风入松.春灯次夫子韵二首(其二)

华堂春暖设春筵。灯彩月华天。

上元南极开芳宴,宴群仙、香袅云盘。

彩服庭前儿女,貂裘门下衣冠。春王宝箓注延年。

松柏荫常圆。喜君与我生同岁,祝三多、乐胜从前。

好景何如今夕,新诗载入芸编。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风入松》描绘了华美堂内春意盎然、灯火辉煌的景象,以及元宵佳节群仙聚会的盛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灯彩月华天”、“香袅云盘”、“松柏荫常圆”,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句“华堂春暖设春筵”点明了地点和时节,华美的殿堂在春日的温暖中举办宴会,预示着欢乐与祥和。接下来,“灯彩月华天”一句,将灯光与月光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灯火通明、月色如水的画面,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气息。

“上元南极开芳宴,宴群仙、香袅云盘”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盛大与高雅,元宵佳节之际,群仙汇聚一堂,香气缭绕,仿佛云盘之上,充满了神秘与尊贵的氛围。

“彩服庭前儿女,貂裘门下衣冠”描绘了宴会内外的场景,庭前是穿着鲜艳服饰的儿女们,门下则是身着貂裘的宾客,展现了不同身份的人们在此欢聚一堂的情景。

“春王宝箓注延年。松柏荫常圆”表达了对长寿与永恒的祝愿,春天的宝箓(古代记录重要事件或仪式的文书)被用来祈求健康长寿,而松柏常青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最后,“喜君与我生同岁,祝三多、乐胜从前。好景何如今夕,新诗载入芸编”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们与自己共享同龄的喜悦,并以新诗的形式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使之成为珍贵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寓意的表达,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热闹与美好,以及对友谊、长寿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醉红妆.自题海棠摺扇,赠云林

薄寒轻暖近清明。试新妆,出华清。

宿酲未解尚懵腾。娇无那,画栏凭。

碎红滴露染猩猩。烧绛烛,照娉婷。

须知画意即诗情,三五朵,一枝横。

形式: 词牌: 醉红妆

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总然天上有神仙,怕也共、有情天老。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浪淘沙.正月廿七闻雁忆云姜

别后数征邮。应到扬州。相思一日似三秋。

恼煞雁行天上字,字字离愁。回首忆春游。

花底句留。三分春又一分休。

屈指海棠开日近,不见归舟。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金缕曲.自题听雪小照

兀对残灯读。听窗前、萧萧一片,寒声敲竹。

坐到夜深风更紧,壁暗灯花如菽。

觉翠袖、衣单生粟。

自起钩帘看夜色,厌梅梢、万点临流玉。

飞霰急,响高屋。乱云堆絮迷空谷。

入苍茫、冰花冷蕊,不分林麓。

多少诗情频到耳,花气薰人芬馥。

特写入、生绡横幅。

岂为平生偏爱雪,为人间、留取真眉目。

栏干曲,立幽独。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