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偈

牧间今年六十八,湖上掩关期养拙。

万缘不挂一丝头,对客懒饶三寸舌。

问吾道,秧田泼绿农誇好。

问吾禅,烟林噪晚声未闻。

无端外国人瞒我,插片木头讨甚么。

吃盏粗茶送出门,海山啼断催归鸟。

形式: 偈颂

翻译

今年牧童已六十八,湖边闭门期待安度晚年。
万事不萦绕心头,对待客人懒得多言交谈。
询问我的人生之道,稻田里的绿色稻苗被农民夸赞。
询问我的禅修之事,傍晚树林中的鸟鸣未曾听见。
没想到外国人对我有所隐瞒,他们插根木头究竟想得到什么。
喝完粗茶后送别客人,海边山头鸟儿哀啼催促我归去。

注释

牧间:乡村放牧的少年。
拙:笨拙,此处指安逸的生活。
万缘:世间万物。
丝头:丝毫。
对客:对待客人。
懒饶:懒得应付。
秧田:稻田。
农誇好:农民称赞的好。
禅:佛教修行。
烟林:烟雾笼罩的树林。
无端:无缘无故。
木头:比喻不明所以的行为。
粗茶:简陋的茶。
海山:海边的山峰。
催归鸟:催促归家的鸟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绍昙的作品,名为《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偈》。诗中描绘了一位年届六十八岁的老僧,选择在湖边隐居,专心修行,超脱世俗。他淡泊名利,对外来之人也懒得多言,只关心农事和禅修,对于木头的用途不解,表示出他的清心寡欲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诗人以质朴的语言,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禅者的内心世界:对秧田绿意的赞美,对禅修静谧的追求,以及对归鸟鸣叫的自然回应。最后两句“吃盏粗茶送出门,海山啼断催归鸟”,则流露出一种宁静的送别场景,禅师以一杯粗茶相赠,任凭海山鸟鸣唤起归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简朴生活观和内省修行,以及诗人对禅者生活的理解和赞赏。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见湖心老僧暑夜发书因成口占

八十山翁夜发书,援毫气蹙汗流珠。

自怜一把清闲骨,家火无端炼得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世尊乞食归放拄杖以手拄颐坐眠赞

雪岭曾经苦,勤行七佛仪。

持钵不得食,诈道不闻饥。六环锡重,无力扶持。

飏下拄颐眠一觉,梦中消息许谁知。

形式: 押[支]韵

代赞罗汉(其二)

靠葛藤桩,握龟毛拂。绝学无为,黑山鬼窟。

直饶瞥转机轮,眼里闻香,耳中观色。

我且问,瓶内底是何物。

形式:

代赞罗汉(其一)

古桧含烟,青山展画。题目分明,何须管带。

待你炷得香来,鸣磬一下。蹉过了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