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钱参政东岩

龙顾初闻辟纵观,尽收清胜閟高寒。

四围列岫飞云静,十里平湖碧照宽。

麈尾有言皆灌顶,尘中无路不惊湍。

东岩端作东山望,行为苍生起谢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初次听到龙吟,目光远眺,尽览清幽美景藏于高山之巅。
四周峰峦环绕,白云静止,十里平湖波光粼粼,视野开阔。
麈尾拂动,每句话都如同清泉洒落头顶,尘世纷扰中无处不是激流冲击。
东岩仿佛化为东山之景,期待能如谢安般为百姓造福。

注释

龙顾:形容龙的回首或远望。
清胜:清幽优美的景色。
閟:隐藏。
列岫:排列的山峰。
飞云:飘动的云彩。
静:安静。
碧照:清澈的反射。
麈尾:古代官员出行时随身携带的拂尘。
灌顶:清凉之意,比喻智慧启迪。
惊湍:湍急的水流。
东岩:指代东边的山岩。
端作:犹如。
东山望:像谢安那样期望有所作为。
行为:行为举止。
苍生: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题钱参政东岩》,通过对东岩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清新宁静、超凡脱俗的画面。首句"龙顾初闻辟纵观",以龙的姿态比喻东岩的气势,暗示其非凡之处;"尽收清胜閟高寒"则强调了东岩的清幽与高洁,仿佛藏匿于寒冷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四围列岫飞云静,十里平湖碧照宽",通过描绘四周山峦静谧、云雾缭绕,以及十里湖面开阔平静,进一步渲染出东岩的自然之美。"麈尾有言皆灌顶,尘中无路不惊湍"运用了道教典故,表达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参政者的话语如仙人指点,能洗涤心灵,而世俗的忧虑在这里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东岩端作东山望,行为苍生起谢安",将东岩比作东晋名臣谢安隐居的东山,表达了对钱参政寄予的期望,希望他能像谢安一样,以高尚的品格和智慧为百姓谋福利,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友人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自然景色,又寓含了对人物的赞美和期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山水诗。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题唯庵后大松

唯庵有长松,秀拔撑青空。

铜石并根干,榆枋比蒿蓬。

天地荫中边,日月奔西东。

愿言滋浩养,千岁看此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黄湾真如山般若台

真如山中龙象宅,前三后三率禅客。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我来春事梅已玉,仍吸灵泉酌寒碧。

会看海印发光时,台前璧月连天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题澉浦金粟寺(其二)

入门不见佛,已悟本无相。

若为是真求,沙界等寻丈。

欣逢两禅老,妙悟灭心想。

行当求所求,筏喻不言桨。

形式: 古风

题澉浦金粟寺(其一)

我闻金粟名,来谒示病相。

不见隐几老,松竹空函丈。

雨花谁声闻,擎钵定非想。

归去一笑粲,春风快双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