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

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

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仙台隐螭驾,水府汎鼋梁。

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

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

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春天的山峦俯瞰着渤海,远行的人停下清晨的装备。
回首遥望卢龙要塞,斜视着肃慎族的故乡。
巨大的波浪环绕着大地,孤岛在云光中闪烁。
夕阳下惊涛汹涌,天空中的巨浪绵延无尽。
仙人台隐藏着螭龙驾驭的景象,水府中鼋鼍游过桥梁。
碣石的早晨烟雾消散,之罘的归雁翱翔天际。
这次北巡并非汉朝君王的旧例,不同于秦始皇的东巡。
羽林军挥舞旗帜,少年勇士们跃跃欲试。
龙腾起驱赶辽水,大鹏展翅飞离带方之地。
准备射向青丘的箭矢,何处寻找那身白霓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春日海景图。首句“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展现了春天山色与大海相接的美丽景象,征人的旅途生活在清晨的忙碌中展开。

诗人通过“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表达了对北方边疆地带的眷恋之情,这里的卢龙塞和肃慎乡都是边远的地方,显示出诗人心中的广阔视野与深沉的情感。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写出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与孤立的岛屿在云光中的壮观景象。这里的“洪波”和“孤屿”都是大自然力量的体现,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豪迈情怀。

“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则是对日落时分海面上波涛汹涌景象的描绘,给人以震撼感。这里的“落日”和“骇浪”共同营造出一种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壮观画卷。

接下来的“仙台隐螭驾,水府汎鼋梁”通过对神话传说中仙台与水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越尘世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螭是一种神兽,隐于仙台之上,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则是对早晨海岸景色的描写,这里的“碣石”与“之罘”都是地名,而“朝烟灭”和“归雁翔”共同构筑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图景。

诗歌最后几句“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映照。诗人通过“北巡非汉后”和“东幸异秦皇”的表述,展现了对古代帝王北巡南巡的记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怀。

总体来说,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更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23)

杨师道(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 字:景猷
  • 籍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
  • 生卒年:?-647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夏日晚景应诏

辇路夹垂杨,离宫通建章。

日落横峰影,云归起夕凉。

雕轩动流吹,羽盖息回塘。

薙草生还绿,残花落尚香。

青岩类姑射,碧涧似汾阳。

幸属无为日,欢娱尚未央。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春朝闲步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

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

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

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其二)

北林鹊夜飞,南轩月初进。

调弦发清徵,荡心祛褊吝。

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

长叹未终极,秋风飘素鬓。

形式: 古风 押[震]韵

咏马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