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鹅翎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代社会中鹅翎采集的场景与背后的社会现象,充满了讽刺意味。
诗的开头“东风细儿三尺箠,日逐群鹅泛溪渚”,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鹅群在溪边嬉戏的画面,但随后笔锋一转,“一朝里正办军程,取鹅拔翎鹅痛鸣”揭示了鹅翎被大量采集的残酷现实。鹅在痛苦的叫声中失去了美丽的羽毛,为军队制作箭矢,而这些鹅翎的采集却导致了鹅群的痛苦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接着,“一鹅取十十取百,东家取尽西家索”描述了鹅翎采集的贪婪与无度,无论是东家还是西家,都竭尽所能地获取鹅翎,使得鹅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明日输官官数亏,探囊出钱贿吏胥”则揭示了鹅翎最终流入官府,却因数量不足或官员贪污而受到损害的过程。
最后,“只见官司造弓矢,年年穷贼贼还起”表达了对官府利用鹅翎制造武器,却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盗贼更加猖獗的讽刺。同时,“羽毛异类且不宁,民物况得遂其生”强调了对动物权益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社会中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鹅翎这一小物,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资源分配不均、官僚腐败、以及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等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