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毛国翰的《归草堂(其二)》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诗中以“慈山习先隐”起笔,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怀念,而“游钓安可忘”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接下来,“门前采樵路,今昔同雪霜”通过对比今昔,展现出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诗人通过“腰斧想所历,苍苔仍石床”描绘出过去生活的痕迹,西风中的“蟠木”则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哀伤,感叹“孤生易为感,此心焉得将”。他抬头望向天空,看到日月疾驰,不禁感到“天高恨茫茫”,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人生的无尽遗憾。
“闾门久寂寞,墓地空荒凉”描绘了故乡的冷落景象,亲人离散,生死相隔,让诗人“涕湿尘沙黄”。最后,他以“平生峥嵘志,垂老对家乡”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一生的抱负与晚年回归故土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和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