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路泣颠微步,原涂枕积骸。
孙恩将入海,李祐起平淮。
奔溃蛾投火,攀援蚁附厓。
熊兵闻禁暴,坐觉众心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路泣颠微步",行人步履维艰,道路似乎也在哭泣,暗示了战乱带来的艰难与悲苦。"原涂枕积骸"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尸骨遍野,满目疮痍。诗人提到了孙恩和李祐两位历史人物,孙恩欲逃往大海,李祐则在淮水一带奋起反抗,这可能是借古喻今,表达对叛军或敌人的警戒。
"奔溃蛾投火,攀援蚁附厓"运用比喻,形容人们在战乱中四散奔逃,如同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或是像蚂蚁攀爬悬崖般寻找生存的希望。"熊兵闻禁暴"中的"熊兵"可能象征强大的军队,他们听到禁止暴行的消息后,展现了维护秩序的力量,使得民众感到安心。
最后一句"坐觉众心怀",通过"坐觉"二字,传达出民众在熊兵的保护下,内心逐渐安定,对未来的希望重新燃起。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恢复秩序后人心的复苏。
不详
(公元一二九二年至一三七九年)字亨远。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八岁。以先世居石门田西,自号石田子初,省称石初。多从宋诸遗老游,得其绪论。延佑中,(公元一三一七年)再试不售,遂杜门谢客,专意于诗古文。霆震亲见元代之盛,又亲见元代之亡,故其诗忧时伤乱,感情至深。所著石初集十卷,附录一卷,《四库总目》人目为元末之诗史
陇戍通恒代,河关控鲁齐。
日经亡国淡,天入战场低。
玉帐千羊酪,青郊万马蹄。
悲歌频劝酒,送客去安西。
群丑发禾川,中宵羽檄传。
才收缘岸戍,已涨近城烟。
掠货舟相次,驱人骑独先。
儿孙犹九口,两地寸心悬。
海宇久承平,风尘忽四惊。
官僚生间道,黎庶死乘城。
壮士天山箭,将军细柳营。
寥寥千载事,忧世与谁评?
颍蔡俄中起,荆襄转盼休。
兵符留北府,臣节仗南州。
万宇声华劫,千官富贵羞。
圣恩覃雨露,未必乏嘉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