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跂的《湘江杂诗二首(其一)》描绘了湘江边独特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落帆偎草住”写船儿停泊在岸边,与青草相依,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江景的宁静与船只的归宿感。次句“违淖上山行”则转而描述诗人离开水边,踏上湿滑山路的情景,暗示了旅程的艰辛。
接下来,“湘北千峰雨”描绘了湘江以北连绵的山峰在雨中朦胧的景象,营造出湿润而深远的意境。“衡阳半壁晴”则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衡阳地区山势的一半在阳光下显得明媚晴朗,展现出空间的层次感。
“云头埋鄂渚”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江面,鄂渚(湖北一带的江边)被云层遮掩,增添了神秘与远方的意味。“日脚洞南溟”则借日落之景,将视线延伸至广阔的南海,寓言般的表达出诗人对未知的遐想。
最后两句“异境真堪赏,无钱取绿醽”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赏,然而现实是囊中羞涩,无法品尝美酒,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和自嘲。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湘江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