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来亭

猗欤观石桥,境物皆天趣。

山高碍鸟飞,瀑响惊龙睡。

真流半千尊,只在云中住。

验尽世间人,到此煎茶去。

昙猷昔何为,苦苦欲相遇。

饼峰忽面墙,石上穿双泪。

他年许重来,老却青松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深邃。诗中的“猗欤观石桥”,开篇即以赞叹之语引出对石桥及其周围环境的欣赏,暗示了此处景致的不凡。

接着,“境物皆天趣”一句点明了这里的景色充满了自然的趣味与魅力,山高水长,瀑布轰鸣,仿佛连鸟儿和龙都为之动容,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与和谐。

“真流半千尊,只在云中住”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然的氛围,将流水拟人化,赋予其尊贵的地位,同时强调其隐居于云端,远离尘嚣的特点,暗示着这里是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净土。

“验尽世间人,到此煎茶去”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人们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愿意来到这里,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清茶的甘醇,以此来洗涤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昙猷昔何为,苦苦欲相遇”两句,引入了一个故事或传说,似乎是在讲述一位名叫昙猷的人曾经为了某种目的而来,表达了对于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饼峰忽面墙,石上穿双泪”则是对这一场景的生动描绘,饼峰突然变成了墙壁,石上仿佛留下了泪水,这种奇特的景象既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也寓意着某种情感的流露或是历史的痕迹。

最后,“他年许重来,老却青松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再次造访此地的期待,同时也暗含着岁月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预示着即使时间流转,这片土地上的美好与宁静将永远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对自然、历史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87)

释元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吴下庵居

一昨离天台,事事皆不会。

西风信杖藜,吹落齐关外。

主人新卜筑,林塘倏苍荟。

埤堄隐周遭,市声隔繁碎。

出门与入门,朝昏随向背。

浮图一两尖,云际忽相对。

雁阵拽如绳,鸦唤斜阳队。

有僧来扣门,路跨田翁耒。

人应笑我疏,我笑人多昧。

古今佳遁情,可在此庵内。

形式: 古风

题杨梅山人渭川图

不识山人面,今见山人竹。

鹅溪半幅间,渭川千亩足。

细细穿石泉,猗猗动寒绿。

望之意已凉,况当亲㩜触。

贤哉怀隐居,畴能继高躅。

形式: 古风

罗汉树

人生天地间,飘然无根蒂。

贵贱寿夭形,总被造物戏。

达者常晏如,不作包桑计。

如何閒草木,刚受人妩媚。

寒松作大夫,枯木号居士。

便有徼福人,未免斧斤至。

孤高本无心,反以名疣赘。

此树亦岁寒,婆娑立苍翠。

著子秋累累,何啻五百位。

颅圆从谁度,身紫何人赐。

问之无人说,法门入不二。

乔特不世情,与我却相类。

许我折一枝,幽窗浸缶器。

辞柯漏已空,森然遂生意。

荏苒三暑寒,傲睨万物悴。

翻思阴阳家,水木推生利。

但存节操坚,莫讶垛根异。

雁荡与天台,泉石平生志。

木上座脱洒,竹尊者风味。

何当笑相逢,同归第一义。

形式: 古风

县胥归耕

笼中无乐鸟,槛外无乐兽。

何尝费饮啄,不忘念翔骤。

子今既知此,欲拂事公袖。

不将无事眉,闲为鞭笞皱。

社瓮虽浊醪,胜醉歌楼酎。

妇馌虽糗粝,胜冷书案豆。

门前有追胥,皂衣皆我旧。

布谷鸣春深,斯言诚可复。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