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峰草堂歌为钱础日作

九龙之山环九峰,一峰一态如一龙。

兴云出雨气磅礴,鳞甲欲动凌苍空。

别有一峰伏而起,神奇夭矫为龙尾。

世人咫尺不知名,古来畸士都如此。

中有草堂绕烟萝,峰峰回薄青嵯峨。

左图右史安乐窝,猿啼鹤唳山之阿。

草堂主人抱龙德,或潜或见人不识。

时时掉臂弄云霞,往往歌声出金石。

旷怀雅好游名山,往来齐鲁尽跻攀。

有时夜半登日观,双骑白鹿青云间。

去年把臂历山麓,清诗万首酒百斛。

今年款段走长安,不使缁尘涴素服。

手持尺幅字琳琅,乞我题诗寄草堂。

予本风尘落拓者,青鞋布袜思徜徉。

安得投簪寻泛宅,五湖之曲烟光白。

与君拄杖听鸣泉,夜向松窗读《周易》。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画卷,以“九龙之山”开篇,九峰环立,形态各异,仿佛九条腾跃的巨龙,兴云降雨,气势磅礴。其中一峰尤为独特,宛如龙尾,隐藏于群峰之中,鲜为人知。山中草堂环绕烟萝,四周峰峦叠嶂,青翠欲滴。主人在此安乐自适,与猿鹤为伴,时而吟诗弄云,时而高歌金石,心怀旷达,喜好游览名山大川。

诗中提到主人曾游历齐鲁,夜登日观,与友人把臂畅饮,留下万首清诗,后又赴长安,虽身在尘世,心却向往自由。手持墨宝,请求诗人题诗赠予草堂。诗人自述为风尘中的落拓之士,渴望能脱去俗务,寻觅隐居之所,与友人在山水间听泉声,夜读《周易》,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此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生动的笔触,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7)

严我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疁水谣

疁之水兮清且涟,使君堂上坐鸣弦。

疁之水兮清且漪,使君郊外多耕犁。

使君官庖食无肉,长须编篱种野簌。

使君侵晨寒无衣,老婢当窗织布机。

使君寒,民五裤。使君饥,民含哺。

升君之堂进君酒,有酒盈卮,有蔬盈豆。

长老在前,稚子在后,俚语歌呼为君寿。

清畏人知兮,何人勿知。

吁嗟今之人兮,廉吏可为而不为。

形式: 古风

闻砧曲

长安八月秋风起,长安门巷秋如水。

闺中思妇罢鸣筝,一夜伤心千万里。

前年荡子去从军,消息关山总不闻。

黄龙塞上愁云断,丹凤城边落叶纷。

平沙猎猎吹枯草,碣石霜飞寒信早。

铁衣银碛苦思家,红粉空房愁远道。

乌啼哑哑风凄凄,日暮寒砧到处迷。

玉箸暗随声断续,凉蟾故逐影高低。

青漆楼头雁初度,天寒梦断金微路。

龙堆战士几人还,马革游魂竟何处?

城西一带素车归,白骨沙场半是非。

昨夜深闺犹记忆,开箱还捣旧征衣。

形式: 古风

送絜庵家少司农致政归里

朝衣初脱拜君恩,归去田园喜尚存。

七泽云深秋放艇,九嵏花发夜开尊。

毋劳清梦惊鱼钥,剩有闲身到鹿门。

只恐熙时问遗老,不容瓢笠住江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道旁叹

三月四月麦未熟,饿夫扶携领官粟。

得粟村墟起爨烟,嫠妇何为道旁哭。

自言幼本名闺妹,父母衣我红罗襦。

十七嫁作儒家妇,足迹不出门中枢。

夫亡十指难糊口,连岁凶荒断升斗。

县帖纷纷催乐输,大儿枵腹披枷杻。

小儿呱呱怀抱中,身死奚恤愁儿从。

昨闻诏书发粟赈,匍匐哀告含羞容。

安得有钱买胥吏,赈籍无名长官詈。

踯躅中路不得归,以此悲伤洒血泪。

我闻斯语愁心神,彼司牧者独何人?

方看嫠妇泣东陌,又听悲怨来西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