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游凤凰台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廖廓。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江水分流,三座山峰半隐半现。风云变幻,景象开阔无边。
年轻的我怀古心生新诗,清冷的忧愁并非因伤春而起。
六朝的繁华已成过往,当时的欢乐瞬间消散。任凭风雨吹打,让它随风而去。
与你手握美酒,靠近栏杆,明亮的月光照亮大地,夜空如无帷幕般广阔。

注释

二水:指两条江河。
分:分开。
三山:指三座山。
半落:半被遮掩。
廖廓:辽阔。
少年:年轻的时期。
新诗:新的诗篇。
清愁:清淡的忧愁。
伤春:因春天的景色而感伤。
六代:历史上六个朝代。
豪华:繁华。
燕乐:宴乐。
从教:任凭。
吹却:吹散。
阑干:栏杆。
月明:月光皎洁。
天无幕:夜空无边。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一止的《踏莎行·游凤凰台》,是一篇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怀古情怀的诗歌。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 这两句描写了凤凰台周围的地理环境,其中“二水”、“三山”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或是泛指多水多山的景象,“中分”和“半落”则形象地表现出山水之间错综复杂的自然美。

“风云气象通廖廓。” 这句话通过对风、云、气象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廖廓”一词更增添了一份宏大与开阔之感。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轻,但内心充满了对往昔历史的深切怀念。这里的“新诗”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创作的诗歌,而“清愁”则是诗人对于春天或历史所产生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单纯的伤春之感。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 这两句通过对过去六朝时期豪华气派和短暂的欢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这里的“六代”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六个都城,即南京、洛阳、长安、邺、建康(今南京)、江陵。

“从教雨打风吹却。”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界风雨变化的描写,可能是在形象地表达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邀友同饮,于凤凰台上赏月之情景。这里的“阑干”指的是栏杆或台边,“月明满地”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夜色,而“天无幕”则是在形容那一刻的辽阔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结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怀,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淡月精神,疏梅风韵。粉香融脸胭脂润。

袖痕犹带玉虬烟,六朝窄样裁宫锦。

眉黛分愁,眼波传信。酒阑画烛交红影。

有期无定却瞋人,索强我早谙伊性。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蓬莱.秀城元夕

正官桥柳润,候馆梅开,暮云凄冽。

泽国春归,是烧灯时节。

吹绽红蕖,挽低星斗,共水光澄澈。

霜瓦楼台,参差似与,蓬壶相接。

千骑遨游,万家嬉笑,帘卷东风,弄妆成列。

慢舞尊前,看轻盈回雪。

来岁今宵,舜韶声里,对六鳌双阙。

凤检飞来,玉骢去踏,青门华月。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鹧鸪天

岩下清阴引兴长。坐中初识令君香。

揽将风月归诗薮,乞得溪山作醉乡。

怜我老,与传觞。吴霜点鬓又何妨。

只应银烛交红夜,羞对双歌发彩光。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花发状元红慢

三春向暮,万卉成阴、有嘉艳方坼。娇姿嫩质。

冠群品,共赏倾城倾国。

上苑晴昼暄,千素万红尤奇特。

绮筵开,会咏歌才子,压倒元白。

别有芳幽苞小,步障华丝,绮轩油壁。

与紫鸳鸯、素蛱蝶。自清旦、往往连夕。

巧莺喧翠管,娇燕语雕梁留客。

武陵人,念梦役意浓,堪遣情溺。

形式: 词牌: 花发状元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