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隐图为佘明经题

佘君一枝山水笔,远夺荆关手中出。

写照自写偕隐图,理法森严局法密。

一折疏篱两三屋,屋南流溪静穆穆。

屋东有山西有木,屋北十竿百竿竹,百竿千竿递明绿。

夹竹掩映千梅花,溪光梅照山竹遮,竹枝潇洒梅槎枒。

潇洒为君心,槎枒乃君骨。

有妇梅清臞,有子竹清越。

烟云往来鹤出没,吠犬鸣鸡散飘忽。

妇操臼,儿读书,君自蓑笠携犁锄。

此愿颇欲此生老,此境吾恐人间无。

境所未得存以图,图成索我诗肠枯。

我诗不能如君画笔好,犹能知君画意之所造。

空山乾坤古无老,洗荡秋尘发春皎。

枲棉可温粝可饱,眷属团圆长寿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对一幅名为《偕隐图》的山水画的赞美与解析。诗人姚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画家佘明经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艺术构思。

画作以一枝山水笔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远夺荆关”的手法,展现出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通过一折疏篱、两三屋、屋南流溪、屋东有山、屋西有木、屋北竹林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隐居环境。竹林与梅花相互掩映,溪水倒映着梅影与山竹,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竹与梅的形象分别象征着画家的心性和骨骼,而画中的妇人与孩子则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画面中还融入了自然界的动态元素,如来去的云烟、出没的鹤、吠叫的狗和鸣叫的鸡,这些细节增添了生活的气息。画中人物的生活场景被描绘得生动而真实,妇人捣衣、孩子读书,画家自己则穿着蓑衣、手持犁锄,展现了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人姚燮对这幅画的评价极高,认为画作不仅技艺精湛,更深刻地传达了画家的创作意图。他赞美画中所呈现的空山、乾坤、古无老的意境,以及画中蕴含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感叹于这种境界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难以寻觅。

整首诗通过对《偕隐图》的细致描绘和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画家佘明经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检书得徐编修师遗札

江海催人苦逝川,文章得失感鱼筌。

閒庭寂寂春飘雨,旧泪沄沄墨化烟。

遍地楠篁吾废树,半生心腑有寒泉。

飞蓬不扫莺愁翮,忍忆江亭对酒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吴门杨山人韫华病危以书见贻读竟题后

窭士无悦生,贤人每穷死。

近死持寸心,确然悟生始。

百年知莫追,既死死何俟?

但求死后波,不沈贱名氏。

杨君负道名,在世宁速毁。

毁身弗毁道,凭命实凭理。

君恐难自凭,亦难听其委。

顾以此任钜,托肩及贱子。

恻恻三百言,黯黯墨浮纸。

想君力疾书,不复惜枯指。

作书三月半,半月达吾视。

亟思报慰君,恐君已没齿。

黄土万仞泉,青天一寸晷。

置枕未及眠,谁亡更谁在?

今日东风归,漂摇众情改。

我情思缚春,因君顿弛解。

倘君身竟生,转奥夺明采。

应有含笑魂,来破梦中涕。?鸟驰空濛,未来往先待。

惟斯千载名,昭昭翊真宰。

我名愁失传,胡由与君恃?

我纵不传君,名岂逐身止?

反覆君书言,令我志摧靡。

耳摄东流江,奔腾入沧海。

沧海流无垠,名存亦稊米。

君何不达观,而不究其涘。

长饿累妻孥,独介忤乡里。

生无术禦穷,而仅恋乎是。

悲哉君百穷,不穷或赖此。

形式: 古风

初夏即事二章(其一)

委尘减劳役,致我心清幽。

缭屋花娟娟,佳女来倚楼。

万象色为腴,天妙供神游。

琴溽弦无声,引歌自迟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初夏即事二章(其二)

上渚茭叶白,下溆菖蒲青。

晨渔方试桡,拍拍鸥来迎。

初旭自然好,雨气暗生馨。

独眄惬所怀,安使酒杯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