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北山

戏马英雄安在哉,閒因九日上崔嵬。

步穷岩壑身忘倦,望尽乾坤意始开。

已向晚风伴落帽,可无新菊共浮杯。

佳时及早须行乐,老境侵人咄咄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曾经的骑马英雄如今在哪里呢?我闲暇时趁着重阳节登上了高峻的山峰。
漫步在崎岖的山谷中,身心都忘记了疲惫,极目远眺,心中的意境才开始开阔。
傍晚的风中,我独自戴着落下的帽子,是否能有新的菊花陪伴我饮酒赏景。
美好的时光要尽早享受,衰老的脚步正一步步逼近,不容忽视。

注释

戏马英雄:指过去的豪迈英雄。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步穷岩壑:漫步在深山沟壑之中。
意始开:心境豁然开朗。
落帽:古代重阳节有落帽游戏,象征着轻松自在。
浮杯:举杯共饮。
佳时:美好的时刻。
咄咄来:形容时间紧迫,迅速逼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景象,诗人在这个传统的登高望远之日选择了北山作为仰视自然、放眼大志的场所。开篇“戏马英雄安在哉”,意指曾经那些英勇的将士们如今都已安然无忧,生活平静。"閒因九日上崔嵬"则表明诗人因为是重阳节而攀登崇山高岭,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超脱红尘的愿望。

接下来的“步穷岩壑身忘倦,望尽乾坤意始开”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心境。尽管攀爬这些崎岖不平的山岩会让人感到疲惧,但诗人的内心却因远望而得到净化和解放。

"已向晚风伴落帽,可无新菊共浮杯"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感受着凉爽的晚风,同时也注意到了秋天的菊花已经开放。这里“可无”表达了一种邀请或自问自答的语气,似乎是在询问是否可以没有新鲜的菊花来陪伴酒杯,但这也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

最后,“佳时及早须行乐,老境侵人咄咄来”则是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总结。它告诫我们要珍惜当前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因为岁月匆匆,年华老去,老年的到来如同不请自来的客人,让人感到无可奈何。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与原仲至交溪桥

倦憩春桥午,回环翠碧重。

乱溪流背海,新柳色欺松。

厌市常思野,为官不及农。

喜逢湖上客,谈话得从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与致明对榻

胜会尝连榻,还欣与子同。

一灯寒夜永,残梦雨声中。

道旧惊身老,谈玄了性空。

卜邻今有约,泉石兴何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子静阅仆旧举子文有诗因次原韵

雪縠乌纱气似云,摇毫不瞬已成文。

儿时追逐无三捷,老去荒唐更十分。

木里液樠将底用,韶边朋肯岂堪闻。

却惭锓板能流恶,一付焚如政赖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山寺见牡丹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