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其六)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羲和驻其轮,四海借馀晖。

极目何萧索,惊风正离披。

鸱鸮鸣高树,众鸟相因依。

东方有一士,岁莫常苦饥。

主人数相问,脉脉今何为。

贫贱亦有乐,且愿掩柴扉。

形式: 古风

翻译

上天眷顾有才能的人,首阳山中谁在采薇以度日。
远离尘世的荒凉沼泽,太阳即将西沉,我也该回家了。
羲和女神停止了推动太阳车,让余晖洒向四海。
放眼望去一片荒凉,狂风正吹得万物摇曳。
猫头鹰在高树上叫唤,其他鸟儿纷纷寻找栖息之处。
东方有一位士人,年终常常忍饥挨饿。
主人多次询问他的境况,他默默无言,不知所措。
即使贫穷卑微也有快乐,只愿能关闭柴门,过简朴生活。

注释

首阳: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薇:一种野菜,象征艰苦生活。
荒泽:荒芜的沼泽地。
羲和:神话中的太阳女神。
脉脉:含蓄无声,形容心情复杂。
贫贱:贫穷低微的地位。
柴扉:简陋的木门,代指简朴生活。

鉴赏

诗人以举才自比,与天道相亲,首阳之地无人采摘野生薇菜。旅途远离荒泽,夕阳西下时需归去。羲和即太阳所乘的车驾,四海借助余下的光辉。极目望去却见萧索,风起惊飞衣裳正要解开。夜间猫头鹰鸣叫于高树上,众鸟依附于它。东方有一位士人,每年岁末并不常感受饥饿。主人频繁相问,关切之情表现在不断的探询中。主人慰问诗人的近况,诗人回答说:虽然贫贱,但也有乐趣,愿意掩上柴扉,隐居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物质匮乏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态。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生命态度。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感怀(其七)

河梁莫相遇,草草不复言。

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野泽何萧条,悲风振空山。

举头是星辰,念我何时还。

亲爱久别散,形神各离迁。

未为生死诀,长在心目间。

形式: 古风

摇柳

弱弱本易惊,看看势难定。

因风似醉舞,尽日不能正。

时邀咏花女,笑辍春妆镜。

形式: 古风

新卜清罗幽居恭奉献陆大夫

黔娄住何处,仁邑无馁寒。

岂悟旧羁旅,变为新闲安。

二顷有馀食,三农行可观。

笼禽得高巢,辙鲋还层澜。

翳翳桑柘墟,纷纷田里欢。

兵戈忽消散,耦耕非艰难。

嘉木偶良酌,芳阴庇清弹。

力农唯一事,趣世徒万端。

静觉本相厚,动为末所残。

此外有馀暇,锄荒出幽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新平歌送许问

边柳三四尺,暮春离别歌。

早回儒士驾,莫饮土番河。

谁识匣中宝,楚云章句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