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宁王高士

自古江南风俗美,喜君高趣慕先贤。

药无远近宁论报,家有图书不计钱。

已住秦淮借风月,遍寻吴国旧山川。

尘缨我系未能解,每一来过驻画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自古以来,江南的风俗就非常优美,我欣赏你的高尚情趣,如同仰慕古代的贤人。
无论是珍贵的药材还是普通的书籍,都不在乎距离的远近,只看重它们的价值和知识的积累。
你已经居住在秦淮河畔,享受着那里的风月美景,遍寻苏州、杭州等地的古老山水。
虽然世俗的束缚使我难以摆脱,但每次来访,我都会选择停靠在画舫上,尽情欣赏这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

注释

风俗:当地的习俗和风尚。
高趣:高尚的情趣或兴趣。
先贤:古代的贤能人士。
药无远近:不论药材来源远近。
图书:书籍。
秦淮:地名,指南京秦淮河。
吴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域,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尘缨:比喻世俗的束缚或尘世的事务。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赠江宁王高士》,主要表达了对江宁王这位高雅之士的赞美和对其生活情趣的欣赏。首句"自古江南风俗美",点出江南地区历来以风土人情著称,而王高士的生活恰好融入了这种美好的传统。接着的"喜君高趣慕先贤",赞美了王高士高尚的情操和对古代贤人的仰慕。

"药无远近宁论报",体现了王高士淡泊名利,重视内在修养,不求回报的品格。"家有图书不计钱"则描绘了他热爱读书,视知识如宝的精神境界。诗人进一步描述王高士寓居秦淮,享受自然风月,遍游吴地山水,展现了其闲适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尘缨我系未能解,每一来过驻画船",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身在尘世,但对王高士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心向往之,每次来访都会选择停驻画船,流连忘返。整体上,这首诗是对一位隐逸高士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鹦鹉

一入秦宫去,千山陇树秋。

能言依妇女,学语类徘优。

玉锁闲拘束,金笼不自由。

哀良是黄鸟,死为穆公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魏屯田知楚州

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

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

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

竹气阴池凤,云峰照衮山。

玳簪方映座,綵服亦承颜。

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

瓜浮五色烂,帘捲半钩弯。

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王龙图知江陵

捧诏出荆州,天心寄远忧。

行车践残雪,寒色犯轻裘。

祖軷山川阔,歌骊道路愁。

吏迎多越乘,兵卫粲吴钩。

地与蛮溪接,江通汉水流。

风宜橘林赋,俗尚竹枝讴。

樽俎思畴日,烟云感旧游。

终当劳侍从,宁久渚宫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