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水仙宫外水通潮,潮去潮来暮又朝。
几阵好风吹得到,碧桃花下听吹箫。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宫外潮水的动态与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风的轻拂带来的美好景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结合,通过“碧桃花下听吹箫”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潮水的循环往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而好风的吹拂则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不详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浮槎真个到天边,轻暖轻寒别有天。
树是珊瑚花是玉,果然过海便神仙。
师泉拜后阵云屯,夜半潮高鹿耳门。
如此江山偏舍去,年年芳草怨王孙。
自设屏藩障海滨,荒陬从此沐皇仁。
将军不死降王去,无复田横五百人。
印收监国剧堪嗟,泪洒孤坟日已斜。
城北城西千万树,哀魂应化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