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翁祠

真仙祠馆锁层岚,下瞰平畴十里宽。

谱牒尚标唐篆额,风仪仍是汉衣冠。

紫芝白兔灵如昨,石碣丹湖事不刊。

千古云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真仙祠馆被层层山岚笼罩,向下望去,广阔的田野绵延十数里。
祠馆的族谱上还刻有唐代篆书的标题,保持着汉代的风貌和礼仪。
这里的紫芝和白兔依然充满灵性,如同昨日,石碑上的记载在丹湖边永不磨灭。
千百年来,后人如云,如同牛马奔走,恭敬地瞻仰着先贤的遗像,仰望他的高尚与清寒。

注释

层岚:层层叠叠的山岚。
平畴:平坦的田地。
谱牒:家族世系或历史记录。
唐篆额:唐代的篆书标题。
汉衣冠:汉代的服饰,象征古代文化。
紫芝白兔:象征仙气的紫色灵芝和白色兔子。
石碣:石碑。
丹湖:红色的湖泊,可能象征神圣之地。
云孙:后代子孙。
牛马走:比喻忙碌奔波的人。
遗像:逝者的画像或雕塑。
高寒:形容高尚纯洁的品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朴幽深的真仙祠馆,锁住了层层叠嶂。从高处往下看,可以俯瞰到十里之遥的平原宽广景致。诗人提到“谱牒尚标唐篆额”,意味着这里仍然保留着古代的门额和文书制度,显示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延续。而“风仪仍是汉衣冠”则表明祠馆所传承的是上古汉代的礼仪与服饰风格,彰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

接下来的“紫芝白兔灵如昨”,似乎是在描述祠内供奉的仙草和神兽,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石碣丹湖事不刊”则暗示着这里藏有古老的典籍和历史故事,而这些都未曾被外界所了解。

最后两句“千古云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诗人通过对祠内古代圣贤塑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仰视着那些高远的塑像,感到一阵清冷",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灵深处的敬畏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真仙祠馆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先贤的崇拜。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试图在时间的长河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收录诗词(5)

方有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擢(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第,年己近四十,授左迪功郎、(江西)建昌军南丰(县)尉。丁外艰,调建宁府政和(县)簿,改特监潭州南岳庙,襄阳府学教授。还至吴中,与诸寓公游而乐之,将卜居焉。遇疾,遂不起,享年六十有三。明年(绍熙元年,1190),王蔺亦以台评去国,公论始伸。又明年,诏复元官,朝野莫不悲公之不及见也。据此状,生于1127年,卒于1189年。据《淳安县志》

  • 字:躬明
  • 生卒年:1127—1189

相关古诗词

挽崔舍人(其一)

士有千龄遇,名传百世荣。

文章肇权直,淮海出儒英。

紫禁烟花邃,黄麻黼黻明。

方深丹扆眷,痛惜掩佳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崔舍人(其二)

久托奎躔照,仍从璧水游。

冲襟粲星斗,高议炳阳秋。

磊落观材杰,凋零悼世浮。

传家真骥子,努力绍先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点绛唇.钓台

七里滩边,江光漠漠山如戟。渔舟一叶。

径入寒烟碧。笑我尘劳,羞对双台石。身如织。

年年行役。鱼鸟浑相识。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满江红.钓台

跳出红尘,都不顾、是非荣辱。

垂钓处、月明风细,水清山绿。

七里滩头帆落尽,长山泷口潮回速。

问有谁、特为上钩来,刘文叔。貂蝉贵,无人续。

金带重,难拘束。这白麻黄纸,岂曾经目。

昨夜客星侵帝座,且容伸脚加君腹。

问高风、今古有谁同,先生独。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