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张清夫登道场何山

松楸夹道云迷麓,细泉无声走空谷。

扪萝倚磴行转缓,百折峰峦看未足。

鹧鸪泣雨山漫漫,悬崖老树苍虬蟠。

登楼倚槛俯木末,漱泉汲涧分馀湍。

老僧延坐话夙昔,夜半谈空屡前席。

自言久是兹山主,殿下长垣屡封植。

山头碧瓦如连环,曾闻仙客来云间。

猿惊鹤怨知几许,伊吾声断愁空山。

明朝烟雨开晴旦,折花临水春将半。

我亦归山读故书,何必怀仙生浩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攀登道场何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松楸夹道云迷麓”以松树和楸树夹道而立,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细泉无声走空谷”描绘了山谷中细流潺潺,却听不到声音,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扪萝倚磴行转缓”写出了登山的过程,通过触摸藤蔓,依靠石阶缓缓前行,表现了登山的艰难与缓慢。接下来,“百折峰峦看未足”表达了对山峦美景的赞叹,即使看了无数次也仍觉不够。

“鹧鸪泣雨山漫漫,悬崖老树苍虬蟠”描绘了山中的动植物,鹧鸪在雨中哀鸣,悬崖上的老树盘根错节,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古老。接着,“登楼倚槛俯木末,漱泉汲涧分馀湍”描述了登上高处,俯瞰树木顶端,以及从山涧汲取泉水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山的雄伟与自然的纯净。

“老僧延坐话夙昔,夜半谈空屡前席”则描绘了与老僧交谈的情景,夜晚的谈话充满了哲理与深意。最后,“自言久是兹山主,殿下长垣屡封植”表达了老僧对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山的保护与治理。

“山头碧瓦如连环,曾闻仙客来云间”则想象山上有碧瓦环绕,传说中有仙人来访,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猿惊鹤怨知几许,伊吾声断愁空山”通过猿猴和鹤的反应,表达了对山中环境的敏感与担忧。

“明朝烟雨开晴旦,折花临水春将半”预示着第二天的天气将会放晴,作者将折下花朵,临水欣赏春天的美景。最后,“我亦归山读故书,何必怀仙生浩叹”表达了作者对山的喜爱,以及对过去书籍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仙人的向往与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20)

朱德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张参政所藏骢马滚尘图

盛唐太仆王毛仲,八坊分队三花动。

当时画马称曹韩,尺素幻出真龙种。

玉花照夜争新妍,一马滚尘鬉尾鲜。

昂头不受金丝络,汗血辗沙生昼烟。

翰林妙写不减古,名驹染出青豪素。

延祐君王赏骏材,金盘赐帛开当宁。

时清处处生骊騧,何必汉朝称渥洼。

王良幸勿嗔踶啮,一跃天衢千里沙。

形式: 古风

仙山图为赵彦昭赋

空同之山戴斗极,叠嶂横陈开碣石。

翠崖丹磴互低昂,复阁层阑转空碧。

碧桃花落笙声幽,双成吹玉彩鸾讴。

跨凤腾云去无迹,清猿啼断层崖秋。

霞光隐映山长在,寰海茫茫隔烟霭。

旧游仙侣谩招呼,误落人间几千载。

吴争越战何可数,束书欲问桃源路。

画图空见避秦人,隔水渔郎不相顾。

形式: 古风

和赵季文觱栗吟

高堂风露生凉秋,兴来乘月登西楼。

杜宽对客被短褐,独吹觱栗惊群优。

移商换羽穷雕锼,箜篌匏笙声不侔。

梨园宫人清泪收,昔闻此曲供王侯。

金花玉管苍凤头,当筵咿哑和《梁州》。

缓急应节如解牛,清风席上寒飕飗。

关山叶落清渭流,朝供暮奉何时休。

归来白屋书谩抽,走谒高贵多请求。

拨剌惊鱼度寒湫,山空鹤怨中夜愁。

时作低韵同羌讴,赵公一闻能解忧。

先生作歌君少留,昔曾天上聆锵球。

翕如鸾凤鸣丹丘,听之不厌两耳浮。

便当携君跨双虬,拂衣和曲参天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陪于思庸训导登道山亭观梅

道山亭下梅花村,坡仙作诗为招魂。

明姿照人隔寒水,瘦影带月欺黄昏。

先生颇厌郡斋冷,持书晚约窥山园。

松风吹香清人骨,地炉烟销酒初温。

孤标已出群卉上,故遣雪意迷晴暾。

和羹结子时较晚,先传春色来衡门。

天寒谷幽翠袖薄,岂知青鸟能传言。

明晨看花重有约,呼童扫石罗清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