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有怀先陇用陈大理韵

钟鼓声喧彻九衢,洞箫吹月正愁予。

千年风木无穷恨,两载松楸别故居。

有酒不沾三尺土,逢人难寄九泉书。

东风洒向天涯泪,罔极恩深报答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故土和先人的怀念之情。首联“钟鼓声喧彻九衢,洞箫吹月正愁予”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热闹而略带忧愁的景象,钟鼓之声回荡在大街小巷,洞箫吹奏着月光下的哀愁旋律,营造出一种既欢乐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颔联“千年风木无穷恨,两载松楸别故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历史的沧桑感相结合。“风木”常用来比喻父母去世,这里指代对已故亲人的深深怀念,“松楸”则是坟墓前的标志,此处表达的是离开故居、与亲人阴阳相隔的无奈与遗憾。

颈联“有酒不沾三尺土,逢人难寄九泉书”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使在节日里,面对亲友的欢聚,诗人却无法与逝去的亲人共享这份喜悦,只能借酒浇愁,但酒不能慰藉亡灵,也无法传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界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尾联“东风洒向天涯泪,罔极恩深报答疏”以自然界的春风吹拂为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力感,通过“天涯泪”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未能尽孝的深深自责和对先人的无限追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故土、亲人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358)

苏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陈石斋饮酒韵

狂夫不饮亦狂歌,饮到狂时可奈何。

不管舞残沧海月,那知抖破白云蓑。

胸中浩气高腾汉,笔下长才倒注河。

我欲间公真事业,经纶都在酒杯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张西溪先生之任南都

元老归来鬓已星,天恩初下众心倾。

南都地重风霜冷,柏府台高日月明。

淮树两行连彩鹢,吴山千点拂游旌。

曲江已启开元治,岭海他年共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蓼花和韵

挥毫曾记昔年游,每爱幽葩傍素秋。

可是水仙遗骨骼,只随烟月伴沧洲。

江山识面扁舟客,天地无心老钓裘。

我亦分明湖海士,轻红留照木兰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谢周天统先生惠以银鱼

冰肌雪骨且敷腴,水族中间可少渠。

沧海未离珠母穴,寒潭曾共玉龙居。

水晶宫里真堪荐,白璧盘中品绝殊。

疏懒郎官兼老病,此君何事到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