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荆川二首(其一)

倏然于世有何心,共说丈人似汉阴。

把钓行临芳芷岸,采樵时讽紫芝吟。

暑时暴麦常忘雨,园里锄蔬不见金。

四体长勤多鄙事,道情寂寞自知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丈人”在汉阴之地的生活场景。

首句“倏然于世有何心”,开篇便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表达了这位隐士对尘世的淡漠态度,似乎他对于外界的纷扰并不在意,心中并无强烈的欲望或追求。接着,“共说丈人似汉阴”,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如同古代隐居的贤者一般,远离尘嚣,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把钓行临芳芷岸,采樵时讽紫芝吟”,生动地描绘了这位隐士日常生活的两个片段:一边是悠闲地垂钓于芳香的水边,一边是在山林间采樵时吟唱着关于紫芝的诗歌。这两幅画面不仅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

“暑时暴麦常忘雨,园里锄蔬不见金”,这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在炎热的夏季,他忙于照料田地中的麦子,却常常忘记了雨水的重要性;在自家的菜园里辛勤劳作,却看不到金银财宝的价值。这表明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然,更看重的是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验。

最后,“四体长勤多鄙事,道情寂寞自知深”,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这位隐士虽然身体劳作,但内心却充满了对道义的坚守和对孤独的接纳。这里的“道情”既指道德情操,也暗含了对自然之道的领悟,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到的精神慰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心灵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唐荆川二首(其二)

铜官山下一溪横,知尔独多山水情。

最喜爰题蕉叶盛,不忧长饿蕨苗荣。

节垂日月嫌高甚,思抉烟云苦瘦生。

閒倚槁梧应自笑,本逃名却近时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留都勋部洪芳洲

秣陵留滞一郎官,终日趋曹亦闭关。

善补凋羸惟简帙,勉娱凉踽有江山。

宦情聊寄鼓琴里,诗句常删骑马间。

都说林泉宜散逸,野人知不似君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寄顾洞阳

水绕绿萝庄似画,钓台閒著木兰船。

琴声初歇月挂树,莲唱微闻风满川。

掩卷看山心不繫,题诗示客意难传。

闻著新文名应美,亦知胡老已华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陆北城

芳草春风处处吹,相看数舍起劳思。

人过户外常盈屦,士向谈间尽解颐。

且乐青芹香冉冉,莫教白雪鬓垂垂。

有文不遇工何益,知子良非一卷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