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

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

愁云惨淡连荒漠,卷地北风吹雪落。

将军锦鞯暮还控,壮士铁衣夜犹著。

城中匹绫换斗麦,决战宁甘死锋镝。

一朝胡虏忽登城,城上萧萧羌笛声。

当时左衽从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忆中原,还著衣冠望乡哭。

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曾棨的《敦煌曲》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悲壮画面。诗中吐蕃健儿英勇无畏,驱马入黄沙,战场之上白骨累累,显得凄凉萧索。敦煌壮士怀抱武器哭泣,胡笳声声催人心碎,烽火阻隔,连飞鸟都不敢靠近,长达十一年的包围战让人感叹。

诗中表达了对长安朝廷的无奈,援军迟迟未至,只能求助于回纥,但回纥军队也未能解围。恶劣的天气加剧了困境,北风卷起雪花,战士们即使在夜晚也不忘披甲守卫。城中的居民以丝绸换粮食,宁愿决战沙场也不愿屈服,显示出坚韧的民族气节。

当胡虏攻破城池,笛声哀怨,昔日的风俗习惯已随战乱改变,但唐装衣物仍被珍藏,寄托着人们对中原的深深怀念。每年寒食时节,人们都会遥望故乡,身穿唐装,痛哭流涕。老者虽幸存,但仍期盼官军早日传来胜利的消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坚韧,以及对和平与故土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71)

曾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 号:西墅
  • 籍贯:江西永丰
  • 生卒年:1372-1432

相关古诗词

龙支行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

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

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

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

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

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

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

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

颓垣败屋谁家宅,断碛荒蹊何处村。

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

假令年老身归死,已免游魂作胡鬼。

形式: 古风

姚少师所藏八骏图

周家八马如飞电,夙昔传闻今始见。

锐耳双分秋竹批,拳毛一片桃花旋。

肉鬃叠耸高崔嵬,权奇知此真龙媒。

霜蹄试踏层冰裂,骏尾欲掉长飙回。

瑶池宴罢归来早,络月羁金照京镐。

紫鞚飞时逐落花,雕鞍解处眠芳草。

由来骏骨健且驯,弄影骄嘶不动尘。

有时渴饮天津水,五色照见波粼粼。

圉官骑来难久驻,饮向春流最深处。

珠衔宝勒不敢疏,直恐飞腾化龙去。

古来善画韦与韩,此画岂同凡马看。

人间造次不可得,苜蓿秋深烟雨寒。

形式: 古风

题王学士所藏王孟端老桧苍崖图

王郎工画妙入神,平生强项世所嗔。

有时兴至自盘礴,睥睨已喜旁无人。

忽然放笔作古桧,白日烟云倏暝晦。

淋漓尽带雷雨垂,惨淡长疑鬼神会。

古藤缠络枝相缪,屈铁磥砢腾蛟虬。

左拿右攫飞不去,崖石欲裂山精愁。

王郎一生何不遇,五十得官嗟已暮。

胸中时吐气峥嵘,半落苍厓化为树。

知君爱此长萧森,藏之愿比双南金。

秋来恐有乘槎客,泛入天河无处寻。

形式: 古风

淮南舟中

远戍鸡声晓,遥堤柳色浓。

断云京口树,残月广陵钟。

箫鼓官船发,图书御宝封。

朝臣多扈从,冠佩日相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