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秋天,敌人的骑兵入侵,边关的云层万里无垠显得格外平静。
大雪像胡地的沙尘般昏暗,冰层像汉时的月亮般明亮。
高高的城阙如同用银子建造,长城仿佛由玉石堆砌成。
符节上的牦牛尾装饰已经全部凋零,天子却并不知道这些情况。

注释

虏骑:指敌军骑兵。
三秋:秋季,泛指秋天。
关云:边关的云层。
万里平:形容边关地域广阔。
雪似胡沙暗:比喻大雪纷飞的景象如同胡地的沙尘,使天地变得昏暗。
冰如汉月明:形容冰层清澈明亮,犹如汉时的月亮。
高阙:古代对城楼或宫殿门阙的称呼。
银为阙:形容城阙银白如银。
长城:中国的象征性防御工程。
玉作城:形容长城坚固如玉。
节旄: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上饰牦牛尾。
零落尽:凋零、破败。
天子:指皇帝。
不知名:不知道这些情况,即指皇帝对边疆战事的忽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以及时间长久带来的荒凉与忘记。开篇“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迅速勾勒出外敌入侵、国境沦陷的严峻局势,"虏骑"指的是北方民族的骑兵,而"三秋"则暗示了时间的长久和季节的更迭。紧接着“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通过对比,将雪花与胡人的沙尘相提并论,强调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同时“冰如汉月明”则是对当时边塞之冷清的描绘。

以下两句“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边塞防御工事的坚固与壮丽,但这种壮观背后却隐藏着战争的残酷和孤独。最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则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辈出的感慨。“节旄”指的是军旗上的装饰物,这里用来象征军队的荣耀,而“天子不知名”则表达了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被遗忘的情景,"天子"这里特指皇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幅边塞战争后的荒凉图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沧桑、英雄辈出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覃]韵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二)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