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数间茅屋傍山根,一队儿童出竹门。
只爱行穿杨柳渡,不知失却李花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数间茅屋傍山根",设定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是一处与自然亲密相连的地方。"一队儿童出竹门"则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纯真和活泼,孩子们在竹林中嬉戏,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情趣。
"只爱行穿杨柳渡"一句,通过对杨柳的喜爱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杨柳是春天常见的植物,它们轻柔的枝条和绿叶在微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而“渡”字则暗示了一个可以穿梭其中的小桥流水之地,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经常在此地行走,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
然而,"不知失却李花村"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无意间错过美好时光的遗憾。这里的“李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是某种景象,而诗人在沉醉于杨柳渡的美丽之际,不知不觉中错过了欣赏其他美景的机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胡床脚底万峰寒,拄杖锥尖乱藓斑。
天柱冈头行未饱,相携更上一重山。
嫩晴无日也无风,政是春光酒样醲。
行到中峰元未觉,回头已度打头峰。
仰树看花不见梅,闻香疑在别园开。
更行数步偶回首,却被青松映出来。
梅花不是雪家仙,雪里如何不怕寒。
冻脱龙髯冰却海,千花试与斗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