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其三)

数间茅屋傍山根,一队儿童出竹门。

只爱行穿杨柳渡,不知失却李花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几间简陋的茅草屋依傍山脚边,
一群儿童欢笑着走出竹林门。

注释

茅屋:简陋的小屋。
傍:靠近,依傍。
山根:山脚下。
一队:一群。
儿童:小孩子。
出:走出。
竹门:竹林的门。
行穿:行走穿过。
杨柳渡:长满杨柳的渡口。
失却:错过,不知道。
李花村:开满李花的村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数间茅屋傍山根",设定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是一处与自然亲密相连的地方。"一队儿童出竹门"则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纯真和活泼,孩子们在竹林中嬉戏,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情趣。

"只爱行穿杨柳渡"一句,通过对杨柳的喜爱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杨柳是春天常见的植物,它们轻柔的枝条和绿叶在微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而“渡”字则暗示了一个可以穿梭其中的小桥流水之地,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经常在此地行走,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

然而,"不知失却李花村"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无意间错过美好时光的遗憾。这里的“李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是某种景象,而诗人在沉醉于杨柳渡的美丽之际,不知不觉中错过了欣赏其他美景的机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其二)

胡床脚底万峰寒,拄杖锥尖乱藓斑。

天柱冈头行未饱,相携更上一重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其一)

嫩晴无日也无风,政是春光酒样醲。

行到中峰元未觉,回头已度打头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与山庄子仁侄东园看梅四首(其一)

仰树看花不见梅,闻香疑在别园开。

更行数步偶回首,却被青松映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与山庄子仁侄东园看梅四首(其二)

梅花不是雪家仙,雪里如何不怕寒。

冻脱龙髯冰却海,千花试与斗来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