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耳

唐帽万仞崖,下临不见底。

乾叶挂危枝,苔藓烂苍紫。

黄鹄自去来,玄猿或游戏。

一僧年半百,吟啸倏然至。

左手提竹筐,右手悬双履。

陟险若康途,牵藤摘石耳。

石耳连石骨,净洁无纤滓。

不知几千年,巑岏积幽气。

或言冰雪生,或言雾烟寄。

瓦罐就泉烹,舒卷黑云腻。

荔枝非其伦,岕叶差可比。

始信深山中,自然有真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深山之中采石耳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禅意的追求。诗中的“唐帽万仞崖”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崖之高峻,仿佛连天际都触手可及。“下临不见底”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崖的深邃与神秘。接着,“乾叶挂危枝,苔藓烂苍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色彩,绿叶与苍紫的苔藓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黄鹄自去来,玄猿或游戏”两句,以黄鹄和玄猿的自由自在,反衬出僧人采石耳时的宁静与超脱。随后,诗人着重描绘了僧人的形象:“一僧年半百,吟啸倏然至。左手提竹筐,右手悬双履。”这不仅刻画了僧人的动作与神态,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陟险若康途,牵藤摘石耳”一句,将采石耳的过程描绘得既艰难又充满乐趣,体现了僧人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而“石耳连石骨,净洁无纤滓”则赞美了石耳的纯净与珍贵,同时也象征着僧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尚。

最后,“不知几千年,巑岏积幽气”表达了对石耳古老历史的敬畏与对自然力量的赞叹。通过“或言冰雪生,或言雾烟寄”两句,诗人巧妙地将石耳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界的其他现象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哲学意味。

“瓦罐就泉烹,舒卷黑云腻”描绘了僧人烹煮石耳的过程,通过“荔枝非其伦,岕叶差可比”将石耳与荔枝、岕茶相比较,突出了石耳的独特风味与价值。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与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笔管花

宛如青玉管,高卓白云间。

神农有遗方,食此可驻颜。

驻颜亦何益,聊以备朝飧。

或者轻我身,飘然返故山。

形式: 古风

散淡花

青茎发红葩,萧疏间山翠。

厥根众瓣攒,大都菘白类。

性既和且平,微苦亦有致。

其味信足嘉,其名亦足纪。

安得散淡人,相与长甘此。

形式: 古风

豆叶

匡山有豆叶,因以名其坪。

岂知大漠间,豆叶乱纵横。

物遇各有时,感兹双涕零。

中原易见知,芳洁荐神明。

何为弃道途,隐没众草并。

幸未馨群类,庶可遂其生。

形式: 古风

苦瓜

苦瓜生五岭,赖以解炎毒。

塞外亦繁生,不能悦群目。

我来无故人,见之等骨肉。

畏苦乃常情,甘兹信予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