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大春创作,名为《题向北之居》。诗中表达了对北方居所的独特见解和赞美,以及对朝廷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
首句“人皆忌北居”,点出常人对北方住所的偏见,接着以“岂知北居可望斗堪摘月”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暗示北方居所不仅环境宜人,更象征着高远的目标和追求。随后,“不见皇家宅,九州百官台署森罗列”描绘了皇家和官署的宏伟景象,强调了北方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
“惟有翰苑与使垣,岁岁年年向天阙”进一步说明了翰林院和使馆等机构在北方的重要性,它们是连接朝廷与世界的桥梁。接下来,“岂非职论思,兼之司喉舌”赞扬了这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思考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
“夜静起见极星明,雨霁行看天宇彻”描绘了北方夜晚的宁静与晴朗,象征着官员们在清静的环境中进行深思熟虑,以及在晴朗的天空下,国家事务得以清晰展现。最后,“人居曷忌北与南,男儿所志燕与越”表达了对南北居所的宽容态度,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
“会须方行遍区隅,文峰笔阵摩沧碣”则寄寓了诗人对广泛旅行和深入探索的向往,同时也寓意着通过文字和智慧的力量,能够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北方居所的赞美,展现了对国家政治中心的崇敬,以及对官员职责的深刻认识,同时鼓励人们追求理想,探索未知,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广阔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