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其三)

谁似樊侯哲且明,解将勋业佐中兴。

自怜汨没毛锥子,空对东风咏使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谁能比得上樊侯这样明智且有功绩,他辅佐国家复兴
我自叹才华被埋没,如同闲置的毛笔,只能对着东风感叹自己的才能

注释

樊侯哲且明:樊侯:指樊哙,这里借指有才智且功勋卓著的人。哲:明智。且:并且。明:明理、明智。
勋业佐中兴:勋业:功绩。佐:辅助。中兴:国家由衰落走向振兴。
汨没毛锥子:汨没:埋没。毛锥子:比喻文人手中的笔,这里代指诗人的才华。
空对东风咏使能:空:徒然。咏使能:赞叹自己的才能。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也暗示机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所作,名为《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其三)》。诗中通过樊侯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人物的追求与赞美。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谁似樊侯哲且明”,以樊侯为比喻,描绘出一个既有智慧又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物的向往与尊崇。樊侯在古代典籍中通常被塑造成理想的贤者形象,因此这里提及樊侯,不仅是对其智慧的肯定,也是对其品德的赞颂。

次句“解将勋业佐中兴”,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理想人物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辅助君主完成复兴大业的情形。这句话既强调了樊侯哲明,更凸显了其作为一位能人之才,在关键时刻能够施展抱负的重要性。

第三句“自怜汨没毛锥子”,则表达了一种自我感慨。诗人通过对古代贤者樊侯的赞美,转而反思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如同被埋没的毛锥一般微不足道。这不仅是作者个人才华被埋没的哀叹,也映射出时代对人才的忽视。

末句“空对东风咏使能”,则是在这种自我感慨中,诗人只能对着春天的东风,发表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这里的“空对”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诗人虽有满腔的才情,却无法得到施展的机会,只能向自然界倾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樊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物的追求,以及对自己才能被埋没的哀愁。诗中不仅有对古代贤者的赞美,更有作者个人的自我反思与时代背景下的无奈情绪。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其二)

万事当从酒到休,子山那得许多愁。

绿樽翠杓梅花夕,不醉翻令恶客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其一)

一霎轻风过雨稀,满庭春色碎珠玑。

使君载酒花前醉,更有新诗为发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天衣聪老五首(其五)

绿杨芳草自年年,人老逢春重喟然。

六入傥能除旧习,三乘端许结新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和天衣聪老五首(其四)

达磨东来不记年,一灯然处百灯然。

愿从清净求明了,应喜晨斋学省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