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岘亭诗

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

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

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

去而人思之,屐齿有馀荣。

余闻诸老说,此事不可凭。

臣子从弑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荆州,世为晋公卿。

一朝睨汉鼎,举兵向金陵。

是时殷仲文,实守新安城。

弃郡以从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锡文,未至先经营。

桓楚既窃位,寝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时,巧言如簧笙。

其后玄事败,奔走向南荆。

仲文忧不免,奉二后还京。

叛晋复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晋,又欲居朝廷。

出为东阳郡,怏怏无好情。

尝览镜自照,不见头颅形。

岂非从逆者,未诛先受刑。

无忌牧荆州,仲文尝趋迎。

便道不过府,无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辈谋举兵。

宋武尽族诛,流血几成坑。

襄阳羊叔子,当世之豪英。

不当拟其名,流传污吴宁。

疑别一牧守,偶与同名称。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轻。

缅想唐戴令,政声极铿鍧。

曾有长源碑,在夫子庙庭。

曷易曰戴岘,庶以慰编氓。

称之名义当,兼可怡山灵。

尝读晋宋书,抵掌气填膺。

安得仍拟岘,千载愚民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县西边的岘峰,亭子以此岘命名。
曾听父老讲述,寺中有一块碑铭。
从前晋代殷仲文,做郡守政绩显著。
他离职后人们怀念,足迹仿佛留下荣耀。
我听老人们说,此事不可全信。
他儿子跟随篡逆,罪行应受酷刑烹煮。
桓玄在荆州,世代担任晋朝高官。
他觊觎皇位,发兵攻打金陵。
那时殷仲文守卫新安城,
放弃郡守职位追随桓玄,只想助逆成功。
桓玄还未赐予他九锡尊号,他就开始筹备。
桓楚篡位后,他的寝宫忽然崩塌。
殷仲文这时,巧舌如簧,像笙笛般哄骗。
桓玄失败后,他逃往南荆。
殷仲文担心难逃一劫,带着两位皇后回京。
他先是背叛晋,后又背叛桓玄,苟且偷生。
刘裕子孙继晋,他也想入主朝廷。
出任东阳郡守,心情郁郁,毫无兴致。
他曾照镜子,看不到自己的头颅。
这难道不是逆贼,未被处决已受惩罚。
无忌治理荆州,殷仲文曾去迎接。
他路过府邸却不进去,无忌心中不平。
无忌告诉宋武帝,这些人图谋造反。
宋武帝族灭他们,鲜血几乎成坑。
襄阳的羊叔子,是当时的豪杰。
不应模仿他的名字,以免污损吴地名声。
可能是另有一位官员,巧合用了同样的名号。
如果真是这样,山鬼的愤怒不会轻饶。
遥想唐朝的戴令,政绩声誉极高。
他曾有长源碑,立在夫子庙前。
为何不称戴岘,或许能安慰百姓。
用这个名号合适,也能使山神欢喜。
我曾阅读晋宋史书,激动不已。
怎能再建戴岘亭,让千年愚民效仿。

注释

岘:山名,此处指代名胜。
拟岘:模仿岘峰命名。
碑铭:刻在碑上的文字,记载事迹。
殷仲文:历史人物,晋代官员。
屐齿:形容足迹清晰可见。
弑逆:篡位、叛逆的行为。
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荣誉。
寝所:卧室,这里指代地位和权力。
牧荆州:管理荆州地区。
抵掌:击掌,表示赞同或激动。
愚民:无知或不明事理的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作品,名为《拟岘亭诗》。诗中通过对拟岘亭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反思。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运用历史典故来抒发个人情怀的才华。诗中多处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晋殷仲文、桓玄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让诗人的内心世界得以深层次地展开。

在鉴赏这首诗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积淀:诗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如晋宋更替、朝代兴衰等,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见元素,显示出诗人广博的学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情感表达:通过对拟岘亭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忠诚、功过等主题的复杂情感。这些情感既有个人体验,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3. 艺术构思:诗歌结构上,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历史故事和人物,而后半部分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情感抒发。这一构思手法使得诗歌既有丰富的内容,也有层次分明的情感展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亭子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是对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怀的一次艺术梳理。

收录诗词(92)

马之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祀马将军竹枝辞(其六)

松山父老至今思,尝问将军归不归。

岩头草木成戈戟,雨后溪声听鼓鼙。

形式: 词牌: 竹枝

祀马将军竹枝辞(其二)

白羽青丝手自持,双鞬锦领步兵随。

几番欲到伊吾北,笑杀曹儿行路迷。

形式: 词牌: 竹枝

桂岭

桂花千树占嵌岩,绝胜淮南一小山。

竽籁有时吹木末,天香无限满人间。

悬知彼处有金粟,为见如今闻麝兰。

蹑磴缘崖期采摘,分明如向月中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断碑

百尺丰碑立路南,尽停车马试来看。

不知神道是谁墓,为问康王何代官。

初谓流传须永永,安知磨灭已漫漫。

姓名不足标青史,休把将来碇石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