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中岩立上人还皋亭山

少年如玉在缁林,此去皋亭落叶深。

寺近海门潮上处,水中孤月是禅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僧人在离开寺庙时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少年如玉在缁林”,以“少年”比喻年轻僧人,形象地描绘了其纯净无瑕的形象,如同温润的美玉,身处于僧侣的群体之中。“缁林”则指代了僧人的生活环境,暗示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年轻僧人的独特气质与环境的衬托效果。

次句“此去皋亭落叶深”,点明了僧人即将前往的目的地——皋亭山,并以“落叶深”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此去”二字也表达了僧人离别时的某种决绝与坚定,预示着旅程的开始。

第三句“寺近海门潮上处”,进一步描述了皋亭山的位置,靠近大海,潮水涌动之处。这里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壮丽,也隐含了佛法与自然界的深刻联系,暗示着僧人将要面对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换,更是心灵与宇宙的对话。

最后一句“水中孤月是禅心”,以“水中孤月”为喻,象征着僧人心中的禅定之境。孤月在水中倒映,既独立又与周围环境相融,寓意着禅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禅宗思想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内心世界的赞美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僧人离别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556)

李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甫。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 字:和父
  • 号:雪林
  • 籍贯:宋平江府吴江

相关古诗词

送观物初禅师退院后归灵隐

击残涂毒抖衣尘,便挂轻帆破浅春。

后夜冷泉池上看,白云明月是閒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与箬溪焕上人夜坐

菱窠柿叶满秋池,彷佛樵歌在翠微。

隔寺晚钟声欲断,蒲葵树底一僧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春晓

竹西窗上月痕斜,雨歇春城叫乱蛙。

睡眼未醒人在梦,断云流水隔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杂感

五尺长琴被独弦,大音浊世没人传。

一声弹入碧空去,三十六峰收紫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