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
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丁宁。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的景象。开篇“月下潮生红蓼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水边,红蓼花在月光下似乎与潮汐共鸣。紧接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则是对周遭环境的描绘,浅霞消散后,四面环山显得格外清晰。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柳梢风急堕流萤”,这里的柳梢被秋风吹得摇曳,而流萤则是夜间自然界中的一抹生动。"随波处,点点乱寒星"更增添了一份寂寞和静谧之感,仿佛诗人正站在河岸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那些散乱如同寒星般的小小涟漪。
而后“别语寄丁宁”中的“别语”透露出一丝离愁和怀念,而“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则是在询问时间流逝后的距离感,或许是空间上的,也或许是心灵上的。"夜来秋气入银屏"更是强化了秋夜的意境,银屏可以理解为月光下的窗户,而秋气则是透过这银色屏幕悄然侵袭。
最后,“梧桐雨,仍恨不同听”中,梧桐雨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有可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感受或是不满。而“不同听”则是对现实与期望之间差距的一种表达,或许是在说,即便是在相同的环境下,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绘,传递出了一种秋夜的孤寂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
不详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
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结儿梢朵香红扐。
钿蝉隐隐摇金碧。春山秋水浑无迹。
不露墙头,些子真消息。
谁遣青铜一片悬,万山如洗息沦涟。
过云不碍东西岫,明月能涵上下天。
影合野棠鱼自避,光分水荇鹭相鲜。
临流我亦忘归兴,晴翠扑人生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