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偶游狮子林

四月斋前生众绿,旅人寂处步往复。

闻说此地有仙园,五松于今名最熟。

迭相宾主属谁家,城市嚣尘资徵逐。

当门大石卧清池,引入幽胜锦花簇。

始登缭绕之亭台,照眼清华水与木。

崔嵬陡起数石峰,峰峰高插云烟矗。

临流崅荦势欲倾,绕屋峥嵘面惊扑。

欲去复回蓄意奇,似明还暗写情独。

几辈裙屐迷岩行,仿佛蚁穿珠九曲。

任尔良时无意逢,鬓影衣香迎断续。

偶倚水槛品新茶,美味色香齐清卓。

不见当年倪云林,妙手丹青比顾陆。

飘鸾泊凤竞超腾,踞虎盘龙逞屈伏。

不独狮子似狮林,堆作云山在尺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日作者偶然游览狮子林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

首句“四月斋前生众绿”,开篇即以春天的生机盎然为背景,绿意盎然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初夏的活力。接着“旅人寂处步往复”一句,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静谧的园林之中,脚步轻盈,思绪万千。

“闻说此地有仙园,五松于今名最熟”两句,借传说中的仙园和五松的名声,增添了园林的神秘色彩,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迭相宾主属谁家,城市嚣尘资徵逐”则对比了园林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突出了此处的避世之感。接下来的几句“当门大石卧清池,引入幽胜锦花簇”描绘了园林入口处的大石与清池,以及周围繁花似锦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雅而生动的氛围。

“始登缭绕之亭台,照眼清华水与木”进一步展示了园林内的建筑之美,以及水木清华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崔嵬陡起数石峰,峰峰高插云烟矗”描绘了石峰的雄伟壮观,与云烟交织,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临流崅荦势欲倾,绕屋峥嵘面惊扑”则通过水流与屋舍的描绘,展现了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欲去复回蓄意奇,似明还暗写情独”表达了诗人对园林景色的深深喜爱,即使离开也难以忘怀,情感独白中透露出对美的追求与珍惜。

“几辈裙屐迷岩行,仿佛蚁穿珠九曲”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游客在园林中漫步的情景,仿佛蚂蚁穿行于珍珠之间,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任尔良时无意逢,鬓影衣香迎断续”则表现了园林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无论何时来访,都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与人的温馨。

“偶倚水槛品新茶,美味色香齐清卓”描绘了诗人悠闲地倚靠在水边的栏杆上品尝新茶,茶香四溢,心境平和。

“不见当年倪云林,妙手丹青比顾陆”将诗人与古代画家倪云林、顾陆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园林艺术的高度赞赏。

“飘鸾泊凤竞超腾,踞虎盘龙逞屈伏”通过动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园林中的生机与活力。

“不独狮子似狮林,堆作云山在尺幅”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园林的特色,不仅狮子林中的狮子栩栩如生,连绵起伏的云山也仿佛凝聚在方寸之间,表达了对园林艺术的赞叹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狮子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伯兄自瓜步来苏,连床四日

谁怜征雁怅离群,棹下江南快所云。

难却此时情款款,懒思别后语纷纷。

加餐客地常期健,起我家声祗诵芬。

四夜连床千里梦,相逢底事不欢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伯兄偕游狮林茗饮终日

坐谈口苦渴,斋居志苦郁。

茗饮五松园,二者思兼括。

园丁结知心,汲泉火烹活。

香浮雪一瓯,畅言促双膝。

即此是家居,襟怀恕坦率。

犹忆前朝游,车马齐稠密。

今日天假缘,座无集宾列。

微雨洒亭台,我情更怡悦。

花鸟见精神,岩岫竞辽阔。

劳劳行役人,园林为蕴结。

壶茗乐团栾,不许说离别。

倪迂画岂迂,解事烟云抹。

相对暮忘归,归途迎素月。

形式: 古风

吴门三劝(其一)

可怜襁褓又何如,忍使堂堂路入歧。

同是心肠推幼幼,惟分养马养孩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吴门三劝(其二)

须知可字可终身,大地茫茫孰是亲。

能不使他嗟不淑,恩同父母属冰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