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刈芦旷野中,沙土飞黄云。

天晦无精光,茫茫悲远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

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

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

午日逐蛟龙,宜为吊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

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濆。

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隐,溪涧花氤氲。

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

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在空旷的田野收割芦苇,沙尘扬起,像黄云翻滚。
天空昏暗,没有明亮的光芒,远方的你让我感到迷茫和悲伤。
楚地的山峦隔着湘江,湖边夕阳西下,景色凄迷。
春天的大雁向北飞去,书信难以送达,让人忧虑。
被贬谪的生活虽然艰难,但还不是我叹息的原因,如何分辨是非曲直呢?
在中午时分,我要追赶蛟龙,这应该写成悼念冤屈的文章。
历史上的兴衰更替都是如此,仕途的荣华富贵又能算得了什么。
贫穷的士人任凭身体枯瘦,只在清澈的江边捕鱼度日。
有时扛着锄头犁田,独自在广阔的田野耕作。
不然就隐居春山,溪涧边花朵盛开,充满诗意。
山中的鹿有自己的生活领域,贤德之人也会聚集在一起。
两位贤者离去,世间纷扰依旧。

注释

刈:割,收割。
旷野:空旷的野外。
晦:昏暗,不明亮。
楚山:泛指南方的山。
谪居:被贬谪居住的地方。
谗枉:诬陷,不公正的指责。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水怪,这里象征邪恶势力。
名宦:名声和官职。
枯槁:形容人瘦弱,憔悴。
濆:水边,岸边。
氤氲:烟雾弥漫,形容花香或水汽缭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刈芦旷野中,沙土飞黄云”两句,勾勒出一幅荒凉的边地风光,刈割芦苇的人在辽阔的野地里,四周是飞扬的沙尘和黄色的云。接着“天晦无精光,茫茫悲远君”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天气昏暗而感受到一种无边的哀伤,这种哀伤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

中间部分“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描述了空间上的遥远和时间上的流逝。诗人跨过楚山,越过湘江,只见夕阳西下,春天的野鸭又一次向北飞去,而想要通过信件传递的声音,却因距离太远而难以达成。

“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两句表明了诗人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对诽谤中伤的不解。午日追逐蛟龙,意在吊唁冤屈,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与对公正的渴望。而“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则是诗人对于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一种感慨,似乎在说,即便是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最终也难免尘归尘土。

最后,“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濆。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不然春山隐,溪涧花氌氲。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几句,描绘了诗人作为一个贫士的生活状态,或许是在枯槁中捕鱼,或在清澈的江水边耕作,有时则是隐居于春天的山野之中,享受溪流间花开的景致。这里的“山鹿自有场”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归属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沉的情怀。

收录诗词(55)

常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字:号不详
  • 生卒年:708-765

相关古诗词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燕居

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三侍御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

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

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

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

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

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

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

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咏谈容娘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

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

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