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迂辙来寻昔岁题,恍然前世意犹迷。

荒庭老树半空腹,坏塔野禽争暮栖。

晚学尽惊新使节,残僧时认旧沙弥。

松房自出成何事,二十馀年东复西。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我沿着旧路寻找往昔的题诗痕迹,仿佛在前世的记忆中迷失。
荒芜的庭院里老树只剩空心,破败的古塔引来野鸟黄昏栖息。
晚年的学者对新的使者感到惊讶,残存的僧人偶尔还能辨认出过去的沙弥。
住在松木小屋中又能如何,这二十多年我东奔西走。

注释

迂辙:曲折的道路,比喻旧日的足迹或路径。
昔岁题:过去留下的题诗。
恍然:忽然,猛然。
荒庭:荒废的庭院。
暮栖:傍晚时分栖息。
新使节:新来的使者或官员。
旧沙弥:过去的年轻僧人。
松房:松木建造的小屋。
东复西:形容频繁地从东到西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孤寂的意境,通过对昔日旧景的追寻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迂辙来寻昔岁题"一句,透露出诗人重游旧地,寻找过去所留下的痕迹之情怀;"恍然前世意犹迷"则表明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记忆仍旧模糊而难以捉摸。

接下来的两句,"荒庭老树半空腹,坏塔野禽争暮栖",通过对荒废庭院和残破塔楼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古老的树木在空旷的大地上屹立,而野生的小动物们在残缺的塔尖寻找栖息之所,这一切都烘托出一种萧瑟而寂静的氛围。

"晚学尽惊新使节,残僧时认旧沙弥"一句,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事物更迭的感慨。"晚学"指的是年老时才开始学习,这里的"尽惊"意味着对新的使命或责任感到震惊;而"残僧"则是对曾经所属寺院的回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重新认识那些旧日的沙弥(佛教中的初学弟子),显示出一种对于过往岁月的追念与感伤。

最后两句"松房自出成何事,二十馀年东复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轨迹的反思。"松房"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住所,而"自出"则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出现或发生;"成何事"是对自己一生所为、何去何从的一种迷茫与困惑。"二十馀年东复西"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往复无常的无奈感受,仿佛在时光的河流中漂泊不定。

整首诗通过对旧日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怀旧情怀,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与哀愁。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高平县

蚩尤食昴乘鬼车,韩国为窟秦为蛇。

韩人畏蛇渡河走,杀气吹断邯山斜。

秦鼓一击赵括死,四十万人坑黄沙。

白日忽落天地黑,鸮衔碧火来人家。

至今野土尽血色,古镞渍血生铜花。

髑髅衔恨骨不朽,千岁开口生齿牙。

秦怒垂涎急饥腹,孱赵轻搏婴其毒。

折戟沉枪铁半消,洗磨赤璺曾封肉。

冤气不绝起凄风,满眼山川无草木。

昼阴夜惨少行人,愁雨荒烟闻鬼哭。

秦兵扫荡六国尘,兵祸弗戢须焚身。

博浪金椎击不死,亡秦终是韩国人。

形式: 古风

过弹筝峡

悠悠薄洛水,东出弹筝峡。

昔人感秋声,舞跃中音节。

我来跨官马,屡渡随曲折。

水寒石齿涩,鸣调苦悲咽。

应有征人泪,泠然洒清血。

含恨变旧音,冷照关山月。

衮衮东入海,馀情流未歇。

掩耳不能听,挥鞭急超越。

穿云望前垒,晚路山雨滑。

去远犹自闻,回肠危欲绝。

形式: 古风

过澶州感事

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

澶州两城战格尽,七十馀年废不修。

昔岁契丹倾国起,欲投马箠渡河水。

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

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

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

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

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

形式: 古风

过襄阳

表里山川旧楚畿,筑关乘险事皆非。

槎头鱼尽无新语,岘首人亡失隐扉。

云外煮茶僧室静,江边酤酒客帆归。

我来驻节无言久,为爱春流可染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