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平县

蚩尤食昴乘鬼车,韩国为窟秦为蛇。

韩人畏蛇渡河走,杀气吹断邯山斜。

秦鼓一击赵括死,四十万人坑黄沙。

白日忽落天地黑,鸮衔碧火来人家。

至今野土尽血色,古镞渍血生铜花。

髑髅衔恨骨不朽,千岁开口生齿牙。

秦怒垂涎急饥腹,孱赵轻搏婴其毒。

折戟沉枪铁半消,洗磨赤璺曾封肉。

冤气不绝起凄风,满眼山川无草木。

昼阴夜惨少行人,愁雨荒烟闻鬼哭。

秦兵扫荡六国尘,兵祸弗戢须焚身。

博浪金椎击不死,亡秦终是韩国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蚩尤骑着鬼车星宿,韩国成了他的巢穴,秦国化作毒蛇。
韩国人畏惧毒蛇纷纷过河逃窜,杀气弥漫使邯山都为之倾斜。
秦军战鼓一响,赵括战死,四十万士兵被埋在黄沙中。
白天忽然暗淡,天地一片漆黑,猫头鹰叼着碧绿火焰飞入民居。
直到现在野外泥土仍留有血色,古老的箭头锈迹斑斑,血迹凝结成铜花。
骷髅含恨,骨骼千年不朽,千年之后开口长出牙齿。
秦王愤怒,贪婪如饿虎,弱小的赵国轻率对抗,陷入毒计。
折断的戟枪,铁锈半消,曾经包裹过血肉的痕迹清晰可见。
冤魂不散,引发凄厉寒风,满目山川荒芜,不见草木。
白天阴暗,夜晚悲凉,行人稀少,只有哀雨荒烟中传来鬼哭。
秦军横扫六国,战争之祸不断,若不停止,必自焚其身。
博浪沙的金椎未能置秦王于死地,灭亡秦国的最终还是韩国人。

注释

昴:古代星宿名。
鬼车:传说中的怪鸟。
韩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窟:洞穴,这里指藏身之处。
蛇:比喻秦国的威胁。
邯山:历史上的山名,在今河北邯郸附近。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将领。
坑黄沙:指大规模的屠杀和埋葬。
鸮:猫头鹰。
碧火:绿色火焰,形容诡异景象。
髑髅:骷髅。
孱赵:形容赵国弱小。
博浪金椎:历史上刺杀秦始皇未遂的事件。
韩国人:指韩国的复仇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毁灭与哀伤的画面,充满了对过去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判。诗中的意象强烈,语言激昂,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乱与暴政深切的痛恨。

"蚩尤食昴乘鬼车,韩国为窟秦为蛇。" 这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蚩尤,将历史的悲剧比喻成魔鬼般的存在,而将国家比作洞穴和毒蛇,展现了深层次的忧虑与恐惧。

"韩人畏蛇渡河走,杀气吹断邯山斜。" 这两句则从具体事件入手,通过战乱中的人民逃难的情景,展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秦鼓一击赵括死,四十万人坑黄沙。" 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上的秦军对赵国的屠杀,四十万尸骨埋于黄沙之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接下来的几句继续描绘战后遗留的血腥景象和生灵涂炭的情形,通过“髑髅衔恨”、“冤气不绝起凄风”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最后,"秦兵扫荡六国尘,兵祸弗戢须焚身。博浪金椎击不死,亡秦终是韩国人。" 这几句则指向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将个别事件上升到对整个时代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战争、暴力与历史深重痛苦的沉痛认识,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弹筝峡

悠悠薄洛水,东出弹筝峡。

昔人感秋声,舞跃中音节。

我来跨官马,屡渡随曲折。

水寒石齿涩,鸣调苦悲咽。

应有征人泪,泠然洒清血。

含恨变旧音,冷照关山月。

衮衮东入海,馀情流未歇。

掩耳不能听,挥鞭急超越。

穿云望前垒,晚路山雨滑。

去远犹自闻,回肠危欲绝。

形式: 古风

过澶州感事

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

澶州两城战格尽,七十馀年废不修。

昔岁契丹倾国起,欲投马箠渡河水。

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

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

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

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

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

形式: 古风

过襄阳

表里山川旧楚畿,筑关乘险事皆非。

槎头鱼尽无新语,岘首人亡失隐扉。

云外煮茶僧室静,江边酤酒客帆归。

我来驻节无言久,为爱春流可染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阳华夫人祠

阳华少夫人,飞香度青冥。

轻明弄馀妍,疏云含晓星。

粲然启玉齿,流电交回荧。

立久忽飘去,暮山风泠泠。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