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山林风雨便清凉,待把邻家社瓮尝。

到手自应无美恶,回头谁解别斟量。

深居但觉秋声起,熟睡焉知夜漏长。

未老得闲今又老,床头书册渐相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山中的风雨带来清冷的气息,我打算去品尝邻居酿的社瓮酒。
拿到手里的酒自然不分好坏,回头再品谁能分辨它的优劣。
身处深宅只听见秋天的声音,熟睡中怎能知晓夜晚的漫长。
还没老就已感到悠闲,如今老去更加无所事事,床头的书籍渐渐被遗忘。

注释

山林:指乡村或自然环境。
风雨:天气现象。
清凉:凉爽舒适。
社瓮:古代农村祭祀土地神的酒坛。
尝:品尝。
到手:拿到手。
无美恶:不分好坏。
别斟量:再细细品味。
深居:深宅独处。
秋声:秋天的自然声音,如风声、落叶声。
夜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代表时间流逝。
未老得闲:年轻时有空闲。
今又老:现在又老去。
床头书册:床边的书籍。
相忘:逐渐被遗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的《八月》,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静淡泊的生活态度。首句“山林风雨便清凉”表达了诗人身处自然环境中的宁静与凉意,风雨声中更显心境的平和。接下来,“待把邻家社瓮尝”写诗人期待品尝邻居共享的酒瓮中的佳酿,体现了邻里之间的淳朴交往。

“到手自应无美恶,回头谁解别斟量”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品质的追求,认为得到的无需过分计较好坏,品鉴也是一种多余。接着,“深居但觉秋声起,熟睡焉知夜漏长”描绘了诗人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只有秋虫鸣叫和夜晚的长短才能触动他的感知。

最后两句“未老得闲今又老,床头书册渐相忘”感慨时光荏苒,年华易逝,诗人庆幸在年少时还能享受闲暇,而如今却因岁月增长,连阅读的兴趣也渐渐淡去。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岁月流逝的淡淡感伤。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八月六日伯皋见过

华发秋来忽满梳,故人相见意何如。

强亲杯酒欢无几,尚觉篇章兴有馀。

世事纷然随野马,吾生老矣信蘧庐。

林间已下萧萧叶,雨过空山木影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八月四日仁甫行

投老不堪别,莫云师友情。

当时建阳聚,何日上饶行。

旧事消除尽,新愁积渐生。

酒杯无浪与,醉醒是秋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捲入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雨多极凉冷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