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之卷

回岚洞壑玉参差,满地浓阴日影迟。

寂寂柴门云自合,深深灌木鸟仍窥。

沧浪唱晚空天地,绿绮寻幽过竹篱。

岂是柴桑归去者,时临清浅赋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首句“回岚洞壑玉参差”,以“回岚”形容山间云雾缭绕,与“洞壑”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氛围。“玉参差”则形象地描绘了山石或树木在云雾中的隐约轮廓,如同镶嵌着玉石一般,美不胜收。

接着,“满地浓阴日影迟”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静谧与深邃。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冠,洒下斑驳的日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里的“浓阴”不仅指树木繁茂,也暗示了时间的缓慢流逝,仿佛连时间都变得悠长而缓慢。

“寂寂柴门云自合,深深灌木鸟仍窥”两句,通过“寂寂”的柴门和“深深”的灌木丛,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生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有鸟儿在灌木中窥视,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灵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静与动巧妙融合,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沧浪唱晚空天地,绿绮寻幽过竹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似乎在吟唱着古老的歌谣,伴随着晚霞的余晖,穿越苍茫天地。而“绿绮”则可能是指琴瑟之类的乐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雅。通过“寻幽过竹篱”,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岂是柴桑归去者,时临清浅赋新诗”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并非真正的归隐者,而是时刻沉浸在自然美景中,创作出新的诗歌。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也暗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与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17)

邓文原(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 字:善之
  • 籍贯:绵州(今四川绵阳)
  • 生卒年:公元1258年至1328年

相关古诗词

危太朴集八大家

忆昔相逢数十年,一朝邂逅碧山前。

奚囊锦绣烟云湿,满目峰峦紫翠妍。

岁月尽从忙里过,文章还向世中传。

明朝无限东西路,马首仍怜各一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赵松雪怡乐堂图赠善夫副仗

一榻幽然乐事多,四时风景复如何?

绕溪水色清流玉,排闼山光翠拥螺。

静里研朱将易点,醉中邀月鼓琴歌。

知君所好无尘趣,肯许吾侪见访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赵仲穆秋山访隐图

城市山林路不分,画桥骑马是徵君。

树边高阁连青嶂,陌上红尘乱白云。

碧涧涟漪鱼自泳,阳坡平软鹿为群。

滑稽谁似东方朔,更向金门避世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方方壶松岩萧寺图

雨过鹧鸪啼歇,日斜猿兕声高。

湖上长烟漠漠,山中古寺迢迢。

人立东皋清眺,帆归西浦寒潮。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