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道中(其一)

月色在野水,云痕澹前林。

篮舆转松竹,襟袖翠霭深。

灯火见仍隐,机杼有遗音。

境静众念息,泠然发微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月光洒在野外的水面,云影轻轻掠过前方的树林。
竹篮在松竹间穿梭,衣襟袖口仿佛笼罩着深深的翠绿雾气。
远处的灯火若隐若现,还能听到纺织机的余音。
环境宁静,杂念渐消,我悄然发出低微的吟唱。

注释

月色:明亮的月光。
野水:野外的水面。
云痕:云的痕迹。
澹:轻淡。
前林:前方的树林。
篮舆:竹篮小车。
松竹:松树和竹子。
襟袖:衣襟和袖口。
翠霭:翠绿色的雾气。
灯火:远处的灯光。
见仍隐:时而可见时而隐没。
机杼:纺织机。
遗音:遗留的声音。
境静:环境宁静。
众念息:杂念停止。
泠然:清冷的样子。
微吟:低声吟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天台山道中的情景。"月色在野水",展现出明亮的月光洒在野外的水面,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云痕澹前林",淡淡的云影轻拂过前方的树林,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篮舆转松竹",诗人乘坐竹制的篮舆穿行于松竹之间,显得清新自然,流露出闲适的心境。"襟袖翠霭深",形容衣襟袖口被周围的翠绿竹林映衬得深邃,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恬淡。

"灯火见仍隐",远处的灯火若隐若现,暗示着诗人行程的孤独与远方的期待。"机杼有遗音",隐约听到织布机的声音,可能象征着农耕或生活的日常,也暗含着时光的流转。

最后两句"境静众念息,泠然发微吟",诗人身处静谧之境,杂念渐消,内心悠然生发出低吟浅唱,表达了对自然与心境的深深感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雅致情怀。

收录诗词(56)

林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其一)双岩堂

两崖玉巉然,秀色真可餐。

岚烟落窗几,惨澹云水閒。

幽人美清夜,和月凭栏干。

天空山影直,八表生晴寒。

形式: 古风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其六)乐山堂

兹堂虽不华,三面受山色。

直东接溟海,云雾时振翮。

几年芜秽深,一日洞天折。

悠然舒啸中,自得仁所宅。

形式: 古风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其四)玉霄亭

蜿蜒龙顾山,霄汉在人境。

古亭压虚无,云气倒天景。

天澄碧芙蕖,一叶一亭影。

凝然千叶上,有客动深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其十二)节爱堂

圣人定规模,用节民自爱。

后来巧施为,民害深可慨。

先生寿正脉,吾道灿然在。

揭以榜屋梁,流风万千载。

形式: 古风 押[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