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边疆行军的壮阔景象与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首联“碛路萧萧关树微,君行万里事戎机”开篇即以苍凉的边塞风光和远征的艰辛,勾勒出主人公长途跋涉、肩负重任的形象。接着,“忽到河源知地尽,试登陇首见人稀”两句,通过地理环境的变化,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荒凉,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挑战。
“时平塞下降羌静,野旷秋馀牧马肥”则转而描写边疆的和平景象,以及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前文的紧张氛围形成对比,展现出边疆生活既有战乱的残酷,也有和平时期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却笑汉家求大宛,贰师再出只空归”以历史典故收尾,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功业无果的反思与无奈。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历史观,也暗含了对现实边防政策或行动的隐喻批评,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貌和复杂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政策和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