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彭侍郎画梅画为何人所藏,其人亦能画,今忆其人乃谢麟伯也

春分三日雨雪霏,闭门蒙幕篝熏衣。

忽撑冷眼看冷画,怒蕊贴干交柯稀。

此花倔强如此老,老将画笔龙夭矫。

晕墨偶用华光法,放笔羞摹仲圭稿。

但见岭头月挂树,不知世上霜杀草。

岂止霜寒冰已坚,长松巨柏今凋残,独持幽艳媚空谷,石肠玉貌无人怜。

日日画梅万毫秃,宝刀绣涩髀生肉。

西邻有客喜贞苦,故遗驿使慰幽独。

君欲报此一枝春,何不画作孤生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之洞对彭侍郎画梅作品的评价。诗中描述了春分时节,连续三日雨雪纷飞,诗人闭门避寒,点燃熏香,欣赏着画中的梅花。他注意到画中梅花虽在严寒中开放,花朵倔强而稀疏,如同老者笔下的龙腾跃,运用了独特的晕墨技法,与仲圭的风格不同。诗人感叹画中梅花独自傲霜,美丽却无人欣赏,只有月挂岭头,霜杀草木,而它依然坚韧。

诗人以自己的画梅经历为喻,每日挥毫直至毫发尽秃,甚至感到腿肉生痛。他赞赏邻居客人对梅花坚贞品质的喜爱,曾派使者赠送画作以慰藉孤独。最后,诗人建议若要表达这枝梅花的独特春天气息,不如画成孤生的翠竹,寓意其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中梅花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赞美了梅花的坚韧与孤芳自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画家谢麟伯技艺的敬佩。

收录诗词(215)

张之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秦子衡为孙驾航画崇效寺丁香海棠卷

奔走幽僻寻春花,白纸坊下逢僧家。

禅房昼掩草断路,几年不见金犊车。

朽株卧草强八尺,当年曾媚嬉春客。

小丛薄艳不成娇,娿娜银钩黯石墨。

王朱种花留诗句,翁吴题诗补花树。

两孙来游尚有花,和诗写花费毫素。

丁香䍡千株圆,海棠霞晕扶春烟。

至今纸上斗香色,疑骄似妒如能言。

国初可怜多诗老,翁吴后来才渐小。

祇今又作古人看,争使红芳不枯槁。

劝君莫问西来阁,坏壁空廊宿燕鸽。

唐贤石刻苔钱生,故相榜书蛛网路。

京洛岁岁花连天,只有才调惭前贤。

此图不灭花不老,人物苍茫二百年。

形式: 古风

题董研樵玉泉院听泉图二首画一石谷,中嵌陈搏睡像(其一)

空谷老仙好鼾睡,不闻雷震与鼎沸。

水阁一客拥柱吟,独觉风泉胜鼓吹。

世间谁妄定谁真,都由六凿生根尘。

若听清音道可喜,行逢蛙黾耳须洗。

察者多思蒙者适,不如看山枕白石。

形式: 古风

题董研樵玉泉院听泉图二首画一石谷,中嵌陈搏睡像(其二)

世尊闻钟问弟子,此声在钟抑在耳。

在耳将奈群聋何,在钟众听胡相似。

此图百道飞呜玉,我欲听之寂无物。

主人看画思旧游,髻髴妙音发琴筑。

漠者不应感者求,不逢知己徒顷忧。

形式: 古风

九日慈仁寺毗卢阁登高谢麟伯何铁生陈六舟朱肯甫董研樵陈逸山王廉生同游

吾欲反悲秋,秋气实快哉。

木落天雨霜,万里无氛埃。

志士如黄鹄,人海厌沈埋。

且登三藏阁,何异九成台。

磴道既多剥,步櫩又已摧。

秋花亦疏薄,辛苦残僧栽。

纷然俦侣集,解带倾尊罍。

晴空拥太行,万马脱衔来。

芦沟浊似汤,蓟丘低如坏。

决云一雕起,拂霄群雁排。

逸气翔寥廓,顿使襟抱开。

诸公皆能赋,一一大夫才。

下视九陌人,营扰徒喧豗。

年年有重阳,望古令人哀。

此寺盛明季,法筵閧如雷。

国初犹庄严,庙市奇书堆。

亭林赁庑住,渔洋游春回。

近日寿阳相,重复辟蒿莱。

坐客皆龙气,张陈朱曾梅。

嘉会已陈迹,行径生荒苔。

各自有千古,恨不相追陪。

抚此白露零,感我玄鬓衰。

靡靡枝上叶,常被商声催。

请看双虬松,铁干无摧颓。

牛山景下泣,秋井杜衔杯。

二子孰为贤,悠悠非我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