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吟落秋窗烛灺红,想弹九辩入丝桐。
荃衡岂不如葵菽,谁继豳风补楚风。
这首诗的开头“吟落秋窗烛灺红,想弹九辩入丝桐。”描绘了诗人在深秋之夜,独坐窗前,烛灯映照下心中涌动着对古代音乐的怀念。"荃衡岂不如葵菽"一句,则是借用《诗经》中的植物比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视与尊崇。而"谁继豳风补楚风"则是在询问有谁能够继续周代的雅乐风范,弥补楚国音乐的不足。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古典艺术的深切关怀和期许。整首诗通过对音乐传统的追思与渴望,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不详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叫彻苍梧望八荒,暮云秋客各凄凉。
此情未许旁人会,愁绝中庭月一方。
雪片梅花满砚池,芙蓉幕里客归迟。
今朝解了公家事,尽听辕门报酉时。
吊湘谁解荐江蓠,忠愤泠泠写七丝。
愁绝九疑山下听,重华应许就陈词。
庐山道士菊潭仙,前世沧浪握楚荃。
莫道离骚遗响绝,孤钩寡珥尚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