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梧惊秋风,叶叶彫萎红。

行人何不归,委魂逐孤鸿。

去日良已赊,客身转飘蓬。

千里各一涯,关山月明中。

两臂恨不羽,飞逐君西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桐》由宋代诗人颜颐仲所作,通过描绘秋风中梧桐叶落的情景,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首句“庭梧惊秋风,叶叶彫萎红”以梧桐叶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梧桐仿佛在秋风中惊醒,叶子一片片地枯萎变红,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象具有了情感色彩,引人深思。

接着,“行人何不归,委魂逐孤鸿”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与关切。诗人询问为何游子还不归来,是心系故乡,还是被他乡羁绊?“委魂逐孤鸿”则形象地描绘了游子的灵魂随着孤独的大雁飞翔,渴望回到温暖的家园。

“去日良已赊,客身转飘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而游子却依旧漂泊在外,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无根无依。这里的“赊”字,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游子离家之久。

“千里各一涯,关山月明中”描绘了一幅遥远而静谧的画面,游子身处千里之外,只能在月光下遥望家乡,关山阻隔,相距甚远。这一句通过空间的距离感,强化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臂恨不羽,飞逐君西东”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跨越时空障碍的无奈与遗憾。诗人想象自己若能长出翅膀,就能追随游子的脚步,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陪伴左右。这种强烈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游子深切的关怀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深挂念,以及对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

颜颐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碧玉千峰诗

道在穹壤间,如日照万国。

淳乾再中天,斯文荷申锡。

惟时朱夫子,一柱擎天力。

勉斋妙心传,月印寒潭碧。

东野正始音,绝唱未易续。

昕庭万言对,珠玑灿盈掬。

一麾压南州,寒谷回春燠。

煌煌漳水珠,照耀昆山玉。

美哉巽斋守,杰构捐金钱。

横经踞皋比,冠剑来三千。

贤侯揭新扁,伟观还当年。

孰能踵公武,名盖东南天。

经畬望有秋,譬彼田舍翁。

学道犹学医,百脉期疏通。

立身尚名节,峻峙千仞峰。

勉哉蹈前修,毋与流俗同。

形式: 古风

茅山

玉肺空浮巳字山,五门不锁洞天宽。

紫花可饵秋寻朮,红焰难埋夜见丹。

画出一牛方水草,飞来三鹄各峰峦。

仙踪寂寞高风远,谁为先生指额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茅山刘书记游南岳

忆共住华阳,晴蓝紫朮香。

空山今诣阙,吾子亦游方。

草露双芒屦,丹经一布囊。

好登祝融顶,红橘迸扶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杨休文

溪园雪凝古梅枝,我逐归云子到时。

交一臂间迟面见,乃千里外话心期。

人缘至此犹难合,天意其然欲对移。

拟办瘦藤闻束担,有何山水未经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