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僧前落

野迥无人迹,长松不计年。

随风飘子下,竟日落僧前。

叶暗丹谁化,根枯石共坚。

时敲经夹响,匹似数珠圆。

味美忘斋久,声轻入定便。

时看童行戏,争把柳丝穿。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松子在僧人面前飘落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首句“野迥无人迹,长松不计年”,开篇即营造出一片空旷静谧的自然景象,远离尘嚣,只有高耸的松树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却无从计算其年岁。这种超脱于世俗的氛围,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接着,“随风飘子下,竟日落僧前”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松子随风而落,最终落在僧人面前的过程。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也寓意着佛法的自然渗透与传播,仿佛是大自然对僧人的某种启示或赠予。

“叶暗丹谁化,根枯石共坚”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禅宗的联系。松树的叶子虽暗,但蕴含着生命的活力;根部虽枯,却与坚硬的石头相依,象征着即使在逆境中,生命的力量依然坚韧不拔,与禅宗中关于坚韧不屈、顺应自然的教义相呼应。

“时敲经夹响,匹似数珠圆”一句,以敲击经夹的声音比作数珠的圆润,形象地表达了僧人在修行中的专注与虔诚,以及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味美忘斋久,声轻入定便”则揭示了僧人通过自然之物,如松子,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忘记斋食的苦涩,让声音轻轻融入冥想之中,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最后,“时看童行戏,争把柳丝穿”描绘了一幅儿童嬉戏的温馨画面,与前面的禅意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子在僧人面前飘落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禅宗哲学,展现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静庾公楼

明月今宵好,曾经照庾公。

登楼当静夜,怀古对秋风。

飞镜缘空上,危檐映水中。

胡床无恙否,岸帻为谁雄。

老子今何在,寒光昔亦同。

清谈孤此景,白发向江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星垂平野阔

良夜空如洗,凭栏一望平。

星垂因野阔,野净见星明。

点点光疑坠,荧荧势半倾。

天低连岸远,地尽看参横。

水迥过时白,云收撤夜清。

银河今咫尺,我欲泛槎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风破寒江迟

倚棹吟将息,江神听亦痴。

阴犹凝未散,风欲破应迟。

飒飒声虽急,冥冥雾莫披。

凌波疑有物,到晓尚多时。

空使蜚廉怒,翻令帝子悲。

沉湘人在否,唤起赋椒蓠。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剪烛话巴雨

不负西窗约,相逢剪烛花。

惊心如一梦,对雨话三巴。

蜡烬愁频落,关云叹旧遮。

昔曾留剑外,今却指天涯。

江远谈何剧,风摇影屡斜。

从今须惜别,邀月醉流霞。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