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蜀公挽词二首(其二)

公在昭陵日,文章近赤墀。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您在昭陵之时,文章才华接近皇宫红墙。
徒然感叹伏生年迈,未能侍奉在皇帝身边。
离开京都已有多次,如同多次避开猛虎,只期待听到美好的韶乐。
谁说人死万事休,死后仍有新的音乐如蛛丝般缠绕心头。

注释

公:指代皇帝或者尊称。
昭陵:唐朝皇帝唐玄宗的陵墓。
赤墀:皇宫中的红色台阶,象征皇权。
伏生:古代学者,此处可能暗指作者或某位有才学但未得重用的人。
迩英帷:皇帝的近臣或文学之士的群体。
去国:离开京城。
三虎:比喻多次的艰难险阻或离开的次数多。
一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贤者,此处可能指优秀的音乐人才。
盖棺:人死后。
新乐:新的音乐。
锁蛛丝:形容音乐如蛛丝般细微且持久缠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范蜀公(具体身份未明)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范蜀公在昭陵(可能是某位皇帝的陵墓)时期才华横溢,文章接近朝廷中枢的赞美。诗人感慨范蜀公年事已高,未能继续侍奉在皇帝身边,暗示了一种仕途上的遗憾。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这里引用了伏生的故事,表达对范蜀公未能像伏生那样在晚年仍被朝廷重用的惋惜。"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意指范蜀公离开朝廷多次,如同伏生等待时机,但始终未能如愿,暗含对他的际遇的同情和期待。

最后两句"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以盖棺定论的常语反问,表达了对范蜀公生命未竟、才华未展的深深感叹,用"新乐锁蛛丝"比喻他的思想和才情仿佛被尘封,如同蛛丝般细微而难以施展。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惋惜和敬仰之情的挽诗,通过对范蜀公一生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其人品和才学的深刻理解和怀念。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范蜀公挽词二首(其一)

信道虽常尔,知人乃独亨。

书林身老大,谏纸字敧倾。

鳌去三山动,人危五鼎烹。

保全天子圣,几杖送馀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诗一首

石磴层层鸟道斜,仙家楼阁锁烟霞。

丹砂已化黄金鼎,玉洞犹开白鹤花。

铁简有云神永护,金钟无韵鬼曾楂。

洞天福地阴阳合,胜事留传岂浪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雨过至城西苏家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信中远来相访且致今岁新茗又枉任道寄佳篇复次韵呈信中兼简任道

安坐一柱观,立遣十年劳。

玄圭于我厚,千里来江皋。

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

何如浮大白,一举醉陶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