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解东归口占

七试无成只自怜,东归还逐下江船。

向来罪业无人识,虚占时名二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失解东归口占》。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与无奈。首句“七试无成只自怜”表达了诗人经历了七次科举考试均未成功,内心充满了自我怜悯之情。接着,“东归还逐下江船”一句描绘了诗人最终选择离开京城,乘船东归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归隐或放弃功名的决绝之意。

后两句“向来罪业无人识,虚占时名二十年”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过去,认为自己或许背负着某种无形的“罪业”,使得自己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受挫。同时,他也对过去的名声表示了一种讽刺和自嘲,暗示自己这二十年的名声可能只是徒有其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就或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评价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省。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自我认知的深化。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初归检理停云馆有感

京尘两月暗征衫,此日停云一解颜。

道路何如故乡好,琴书能待主人还。

已过壮岁悲华发,敢负明时问碧山。

百事不营惟美睡,黄花时节雨班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九日子畏北庄小集

野蔓藤梢竹束篱,城闉曲处有茆茨。

主人萧散同元亮,胜日登临继牧之。

踏雨不嫌莎径滑,抚时终恨菊花迟。

欲酬良会须沉醉,况有霜螯送酒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履约

浪迹归来意渺茫,思君今日上君堂。

厌看流俗求同志,喜对时羞是故乡。

白发持螯能几醉,黄花在眼即重阳。

马蹄不到阑干曲,日暮江楼数雁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采桑图

茜裙青袂谁家女,结伴墙东采桑去。

采桑日暮怕归迟,室中箔寒蚕苦饥。

只愁墙下桑叶稀,不知墙头花乱飞。

一春辛苦只自知,百年能着几罗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