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溪亭夜宿》由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溪亭景象。
首联“閒亭来伴野云栖,剪剪东风冷客衣”,开篇即以“閒亭”点明地点,闲适宁静之意溢于言表。接着“野云栖”与“东风冷”形成鲜明对比,野云的自由自在与东风的寒冷触感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充满自然之美的氛围。同时,“冷客衣”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与清冷。
颔联“孤鹤有声溪上啄,落花无影月中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的夜晚景象。孤鹤在溪边觅食,其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而落花在月光下无声地飘舞,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感。
颈联“愁销绿发三春过,梦拂青山半夜归”,转而抒发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愁销绿发”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忧愁,而“梦拂青山半夜归”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通过这两句,诗人的情感从外界的景物转向内心的思绪,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
尾联“混迹渔樵莫惆怅,得时奴隶总轻肥”,诗人在此鼓励自己要像渔夫和樵夫一样,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累。同时,通过对比“得时奴隶”与“轻肥”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中权力与财富的讽刺。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品格。
整体而言,《溪亭夜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溪亭的静美画卷,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