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亭夜宿

閒亭来伴野云栖,剪剪东风冷客衣。

孤鹤有声溪上啄,落花无影月中飞。

愁销绿发三春过,梦拂青山半夜归。

混迹渔樵莫惆怅,得时奴隶总轻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溪亭夜宿》由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溪亭景象。

首联“閒亭来伴野云栖,剪剪东风冷客衣”,开篇即以“閒亭”点明地点,闲适宁静之意溢于言表。接着“野云栖”与“东风冷”形成鲜明对比,野云的自由自在与东风的寒冷触感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充满自然之美的氛围。同时,“冷客衣”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与清冷。

颔联“孤鹤有声溪上啄,落花无影月中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的夜晚景象。孤鹤在溪边觅食,其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而落花在月光下无声地飘舞,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感。

颈联“愁销绿发三春过,梦拂青山半夜归”,转而抒发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愁销绿发”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忧愁,而“梦拂青山半夜归”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通过这两句,诗人的情感从外界的景物转向内心的思绪,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

尾联“混迹渔樵莫惆怅,得时奴隶总轻肥”,诗人在此鼓励自己要像渔夫和樵夫一样,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累。同时,通过对比“得时奴隶”与“轻肥”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中权力与财富的讽刺。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品格。

整体而言,《溪亭夜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溪亭的静美画卷,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寄张子长

落落长遭俗子憎,别来怀抱向谁倾。

有时错莫呼张丈,无力吹嘘荐贾生。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知君亦有逍遥兴,肯与卑栖叹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黄晋卿客杭见寄二首(其一)

一从君客江城去,诗思凄凉酒盏空。

天末倚楼孤岫雨,春深闭户落花风。

半生正坐才名误,万里谁怜意气同。

坐忆王孙咏《招隐》,萋萋草色向人浓。

形式: 七言律诗

和黄晋卿客杭见寄二首(其二)

书问萧条已半年,知君近买过湖船。

江花日暮吹红雪,店树春晴起绿烟。

客里光阴遽如许,人间歧路正茫然。

离群得似游从乐,纸贵钱塘日万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方韶父韵

婺女城头掩半扉,沈侯楼上锁斜晖。

听鸿前度同游尽,化鹤重来万事非。

山水娱人真不恶,文章惊世故多违。

何如有酒身长健,竟月登临莫便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