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描绘巢父的形象,展现了其淡泊名利、坚守内心的原则。"泊然巢一枝",巢父如同鸟儿般栖息在一枝之上,形象地表现了他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常静不待息"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自足,无需外界的打扰或激励。
"天地存遗井,聊以见清德",这里的"遗井"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水源,也暗喻了道德的源泉。巢父通过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对道德的追求,如同清泉一般滋养着自己的心灵。"窥者在尔心,凿者在尔力",则表达了个人内心的自我观照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内心的审视与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提升。
"何为病夏畦,俯仰无惭色",面对炎炎夏日,耕耘田地的艰辛,巢父却能坦然面对,没有丝毫的愧疚或怨言。这反映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豁达,以及对生活态度的从容不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巢父这一形象,颂扬了淡泊名利、坚守内心原则、勇于面对挑战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宋朝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