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西湖

山前雨气晓才收,水际风光翠欲流。

尽日旌旗停曲岸,满潭钲鼓竞飞舟。

浮来烟岛疑相就,引去山禽好自由。

归骑不令歌吹歇,万枝灯烛度花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山前的雨气直到清晨才消散,水边的景色翠绿得仿佛要流淌。
整天的旗帜停在弯曲的岸边,满潭的锣鼓声中船只竞相疾驰。
飘来的烟雾中的小岛似乎在靠近,引走的山鸟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
归来的骑行者不让音乐停止,万盏灯火照亮了穿过花丛的楼阁。

注释

山前:指山脉前。
雨气:早晨的雾气。
晓:清晨。
收:消散。
水际:水边。
风光:景色。
翠欲流:翠绿得像要流动。
旌旗:旗帜。
曲岸:弯曲的岸边。
钲鼓:锣鼓。
竞飞舟:竞相疾驰的船只。
浮来:飘来。
烟岛:烟雾中的小岛。
相就:靠近。
引去:引走。
山禽:山鸟。
好自由:享受自由。
归骑:归来的骑行者。
不令:不让。
歌吹:音乐。
万枝灯烛:万盏灯火。
度:穿过。
花楼:有花卉装饰的楼阁。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寒食节时西湖的景色。首句"山前雨气晓才收",写出了清晨雨后山间清新的气息,暗示了天气的转变。"水际风光翠欲流",则以碧绿的湖光山色,展现了西湖的生机盎然。

"尽日旌旗停曲岸,满潭钲鼓竞飞舟",描述了节日庆典的热闹场景,旗帜飘扬,战鼓声中船只竞相疾驰,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浮来烟岛疑相就,引去山禽好自由",诗人通过烟雾缭绕的小岛和飞翔的鸟儿,寓言般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最后两句"归骑不令歌吹歇,万枝灯烛度花楼",写游人归去时还不舍离去,歌声乐声不断,直至夜晚,万盏灯火照亮了花楼,更显出节日的繁华和欢乐。

整体来看,蔡襄的《寒食西湖》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寒食节西湖的美景和节日的热闹,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寓居兴化转运廨舍

病恼连春夏,居閒意味长。

海风生永昼,山雨送微凉。

书帙梅蒸润,衣巾荔实香。

尘缘消遣尽,物我两相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温成皇后挽词二首(其二)

翟綵开新礼,金文易大名。

真游上仙路,故物感皇情。

月落辞丹禁,春前引素旌。

宫闱鸣挽铎,不是佩环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温成皇后挽词二首(其一)

紫极腾轩曜,青春委蕣颜。

云軿何处去,金殿几时还。

仗下编箫咽,陵中夜烛閒。

六宫哀送返,疑是梦魂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游灵峰院龙龛山

天柱支南极,蓬山压巨鳌。

云崩石道险,潮落海门高。

客馆闻鼍鼓,秋风忆蟹螯。

凭栏望乡树,千里楚江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