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扬子江岸

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

鱼惊出浦火,月照渡江人。

清镜催双鬓,沧波寄一身。

空怜莎草色,长接故园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山峰倒映在南徐的傍晚,众多船只驶入古老的渡口。
鱼儿被浦口的灯火惊动,月光照亮了过江的行人。
明净的镜子催促着两鬓的白发,苍茫的水波承载着一身的漂泊。
只能空自怜惜莎草的绿色,长久地连绵到故园的春天。

注释

山映:山的倒影。
南徐: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暮:傍晚。
千帆:许多船只。
古津:古老的渡口。
鱼惊:鱼儿受惊。
出浦火:浦口的灯火。
月照:月光照射。
渡江人:过江的人。
清镜:明净的镜子。
催:催促,此处指时间流逝。
双鬓:两鬓的白发。
沧波:苍茫的水波。
寄一身:寄托一身的漂泊。
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色:绿色。
长接:长久地连接。
故园:故乡的园子。
春: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山映南徐暮"一句,设定了时空背景,夕阳的余晖洒在南徐的山影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千帆入古津"则描绘了繁忙的水上交通景象,古津这里船只众多,显示出当时经济文化活动的热络。

接下来的"鱼惊出浦火,月照渡江人"两句,更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生动。鱼儿被岸边的火光惊起,跳跃水面,而渡江的人在明亮的月光下行走,这些细节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和意象。

"清镜催双鬓,沧波寄一身"中的"清镜"可能指的是清澈的水面,而"双鬓"则是对年轻时发际的美好称呼。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最后两句"空怜莎草色,长接故园春"则是诗人对于身边景物的留恋之情。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其淡雅的颜色触动了诗人的柔情。而"长接故园春"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希望这种美好的时光能够延续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咸阳送房济侍御归太原幕

旧居无旧邻,似见故乡春。

复对别离酒,欲成衰老人。

客衣频染泪,军旅亦多尘。

握手重相勉,平生心所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

乌裘先醉客,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

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

暖景登桥望,分明春色来。

离心自惆怅,车马亦裴回。

远雪和霜积,高花占日开。

从官竟何事,忧患已相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春日山中忆崔峒吉中孚

延步爱清晨,空山日照春。

蜜房那有主,石室自无邻。

泉急鱼依藻,花繁鸟近人。

谁言失徒侣,唯与老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