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扈驾谒兴陵

旧邸瞻神庙,前旌指孝陵。

松坛开虎拜,桂海溯龙兴。

羽卫千官导,戎衣列圣凭。

他时天子孝,文在泰山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清朝初年,陈子升随驾前往苍梧之地,拜谒兴陵的庄重场景。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神庙”、“孝陵”、“松坛”、“桂海”、“羽卫”、“戎衣”,以及“泰山”等,不仅展现了祭祀活动的隆重与肃穆,也暗含了对历史传承与君臣礼仪的深刻思考。

“旧邸瞻神庙,前旌指孝陵。” 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目的,通过“瞻”和“指”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随驾者对神庙与孝陵的敬仰之情。神庙代表了先祖的英灵,孝陵则是对先帝的追思与纪念,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感与家族观念。

“松坛开虎拜,桂海溯龙兴。”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庄严与宏大。松坛上,仿佛有虎拜之象,象征着对先祖的敬畏与忠诚;桂海追溯着龙兴的源头,寓意着国家的起源与繁荣。这里,“松”、“虎”、“桂”、“海”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含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羽卫千官导,戎衣列圣凭。” 描述了随行官员的阵容与服饰,羽卫代表着仪仗队的威严,千官导则体现了庞大的随从规模。同时,“戎衣”与“列圣凭”则暗示了君主的权威与神圣性,以及对历史先贤的尊崇。

“他时天子孝,文在泰山登。”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后世君主能够继承先祖遗志,行孝道,并将功绩铭刻于泰山之上,以示永垂不朽的期望。泰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功业与德行的象征,此处用以寄托对历史传承与君臣礼仪的崇高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君臣关系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君主行为的期许,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感与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瞿相公劳师全州见道上古松之作

不掩将军树,言开召伯棠。

苍梧生大道,偃盖复成行。

积甲龙鳞见,投醪琥珀香。

军心欢不已,声共舞风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留别刘及叔兵部

刘生为我别,何以写衔杯。

一曲东平意,相如西蜀才。

蒯缑悬锦水,花笔掩兰台。

但断忧时泪,吟诗瘦莫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夜度梅林

即不疲行役,何方作逸民。

风林摇入暮,沙水咽迷津。

远灶翻刍狗,低篷仰杞人。

江边如秃节,可共雁来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朱子洁小舫

五湖何处去,一叶且经营。

犹可汎溪月,将子同濯缨。

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

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