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悲矣乎,杞人之忧兮天莫支,权臣秉钧兮社稷危。
外夷相侵民流离,大厦将倾谁设施。
悲矣乎,吾将抱徐衍之石兮,歌箕子之黍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应炎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危机和人民苦难深切的忧虑。诗中的“悲矣乎,杞人之忧兮天莫支”,通过古代杞树人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权臣掌握朝政、国家社稷(即国家的根本利益)岌岌可危的局面。"外夷相侵民流离,大厦将倾谁设施"则描绘出边疆被外族侵扰,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大厦摇摇欲坠,无人能够挽救的悲惨景象。
诗人的情感在“吾将抱徐衍之石兮,歌箕子之黍离”一句中达到了高潮。这里借用了古代贤良徐衍抱石入海和箕子投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无尽哀伤和个人力量的渺小。整首诗通过深沉的忧虑和对传统美德的怀念,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对于国家未来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不详
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
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
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
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旋开铁锁粲星桥。
快灯市、客相邀。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
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
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
碧纱窗外一声蝉,牵断愁肠懒昼眠。
千里才郎归未得,无言空拨玉炉烟。
画扇停挥白日长,清风细细袭罗裳。
女童来报新篘熟,安得良人共一觞。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
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