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阻雪二首(其二)

一片雪飞寒较多,即看漫地却如何?

竞传暖体须燕玉,谁肯停杯慰楚娥?

直北大风山欲倒,江南无冻水生罗。

临清不是长安道,时听凌空响王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一片雪花飞舞带来更多的寒冷,立刻望去地面会怎样呢?
人们争相传递着温暖的消息,如同燕玉般珍贵,又有谁愿意停下饮酒来安慰远方的楚娥?
北方的大风似乎要吹倒山峦,江南的水面没有冻结,依然流淌着水波。
身处清澈的河边并非在繁华的长安道上,不时听到空中传来马车声,像是王轲的车驾经过。

注释

雪飞: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寒较多:指寒冷的程度增加。
竞传:争相传播。
燕玉:比喻珍贵的消息或物品。
直北:指北方。
凌空:在空中。
王轲:可能是人名,也可能代指重要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飘雪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的变化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句"一片雪飞寒较多",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落时带来的寒冷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疑问"即看漫地却如何",流露出对雪后大地景色的好奇与期待。

"竞传暖体须燕玉",运用比喻,将雪花比作温润的燕玉,暗示它们可能带来一丝暖意,尽管寒气逼人。然而,"谁肯停杯慰楚娥"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无人共享这雪景的遗憾,仿佛连酒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孤寂。

"直北大风山欲倒",描绘出大风呼啸的气势,似乎连山峦都在风雪中摇曳。而"江南无冻水生罗"则与北方的严寒形成对比,江南的水面并未冻结,显示出地域性的气候差异。

最后,诗人以"临清不是长安道,时听凌空响王轲"收尾,表达了自己身处临清而非繁华帝都的感慨,同时借风声暗喻自己内心的激荡,仿佛听见了历史人物王轲(王导)的传说在空中回响,增添了时空交错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景和自然现象,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感慨,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墨客的闲适与无奈。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归

去岁离南去,今年自北归。

过淮浑酒贱,出水白鱼肥。落拓同谁语?

孤高与世违。最怜谯国子,潦倒说兵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南阳闸下

十月黄河道,舟行浊水泥。

今晨见清浅,不觉散凄迷。

云转山腰断,天连野色低。

可知茅屋近,忽听一声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南城怀古二首(其一)

日上高城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

铜驼踪迹埋荒草,元菟风尘识战场。

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

书生慷慨何多感,转忆轮台汉武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城怀古二首(其二)

青山连壁是居庸,古北渔阳一线通。

人物尽随风土变,川原须是古今同。

淡烟著柳金沟暗,小雨飞花玉殿空。

昨夜角声吹不起,老乌啼过建章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